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民革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支部加強組織建設
民革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支部加強組織建設
“年輕”支部有妙招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支部在民革武漢市委會是一個最“年輕”的支部:一是成立時間短,在民革武漢市委會所有工委會和直屬支部里是成立最晚的;二是支部成員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8.2歲,在市委會基層組織中年輕化水平位居第一。可不要小瞧了這樣一個“年輕”的支部,它的發展十分迅速,從成立之初的15人,經過短短一年多的發展如今已有近60人的規模,尤其是今年以來出現了“爆炸式增長”。支部在主委李江穎帶領下,一直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戰略,積極探索組織發展新思路、新辦法,支部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成員們幸福感“爆棚”,支部魅力和凝聚力凸顯。
“很多人對于民主黨派并不了解,我們要在各種場合宣傳民革,提高大家對民革的認可度,這樣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我們。”李江穎在每一次的支部活動上都要強調這一點,在她心里,這是每一個民革黨員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
在李江穎的帶動下,支部成員們也紛紛走到宣傳第一線,廣泛利用自己的各種資源,積極為做好支部的組織發展工作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我們并不是一味地被動等待,而是一方面走出去、積極做好宣傳,另一方面引進來、主動發掘人才。”李江穎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杜帆是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在11年的志愿工作中,他始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公益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同時不斷影響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加公益志愿服務,被稱為“動物守護者”。他和民革的緣分就源于李江穎的“驚鴻一瞥”。
李江穎是在“武漢青年五四獎章”網絡投票的活動中看到了作為候選人之一的杜帆的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看到他沒有加入任何黨派,這讓李江穎眼前一亮。她想方設法聯系到杜帆,真誠地和他交心談心,使杜帆認識民革、認可民革,最終決定加入民革。從此,杜帆的個人簡介中又添上了閃光的一筆——民革黨員。
支部里還有很多成員都是這樣吸納進來的,大家各有所長,為民革組織增添了活力。這樣有針對性的發展黨員,組織發展的精準度變高了,能效也變高了。現在,不僅僅是支部主委,支部的每個成員都有一雙“慧眼”,時刻準備著為民革組織發掘人才。
“既然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支部,那么我們必須展現年輕的特質,要做到內在有活力、外在有魅力,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民革,到我們支部來。”支部積極搭建各種平臺,為實現做好服務、內外兼修、吸引人才而不懈努力。
一方面創造性地開展支部活動,將支部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微信大家講”現在已經成為支部的一張名片,每周,支部微信群里都會特別邀請一位行業“大家”“名家”為黨員們帶來精彩的微信平臺分享會。這一方式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局限,大大方便了支部成員間的學習與交流;另一方面努力牽線搭橋,積極將支部成員推薦到各類平臺,充分發揮其作用。支部現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協委員2人,區政協委員2人,還有不少人經支部推薦加入了各類商會、協會組織。
(車 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支部 民革 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