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單霽翔:讓中華文化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單霽翔:讓中華文化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報告的這一重要論述,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心潮澎湃。
“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我們要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建立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單霽翔說。
經歷近600年歲月風雨洗禮的故宮,濃縮了悠久燦爛的中國歷史文化。近年來,故宮開放面積日益增加、重量級展覽層出不窮,游客人數持續攀升。在2015年6月啟動每天8萬人次限流機制的情況下,2016年,故宮博物院的全年游客接待量仍然歷史性地突破了1600萬。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觀眾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一大體現。”單霽翔說。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已達到4873家,比2015年增加了181座,2016年全國舉辦展覽達3.08萬次。但單霽翔認為,能引發觀展熱潮的還是少數博物館,優質博物館和高質量展覽集中于某些城市,文化供給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還有很大的不平衡。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讓單霽翔思考故宮博物院未來的發展路徑
“經過十年的整理工作,我們確認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家定級的珍貴文物一共有168萬件,占全國的42%。既然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就要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的職能,為廣大觀眾提供質量更高的精神食糧。”單霽翔說。
他坦言,故宮在藏品呈現上仍有很大努力空間。“我們盡了很大努力,不斷擴大開放范圍,但展出的藏品數量只是從過去的七八千件,增長到現在的一萬七八千件。也就是說,觀眾能看到的展品只占故宮藏品量的1%。而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館做到了將10%到20%的藏品經常性地供民眾參觀。”
“展覽是為廣大觀眾服務的,不是為少數研究人員服務。”單霽翔表示,下一階段,故宮博物院將根據十九大報告制定未來展覽規劃,致力于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真正辦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展覽,體現出世界一流博物館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近期熱播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第一期以故宮的3件鎮館之寶為節目主題,用創新思維解讀詮釋傳統文化。單霽翔認為,這是一次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提升其自發走進博物館興趣的成功嘗試。“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聯系,這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
2020年,故宮將迎來600歲“生日”。在這座世界最大的皇家宮殿里,故宮人辛勤不輟地在這里修文物、帶徒弟、做研究,用創新精神在這里設計開發雅俗共賞的文創產品和手機APP,讓更多的人了解故宮,感受和熱愛中華文化。
“在‘中國夢’的宏大背景下,故宮人努力實現共同的‘故宮夢’——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單霽翔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單霽翔 中華文化 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