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壓力山大 澳大利亞總理政治生涯再亮“紅燈”
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近來險情頻出:先是副總理巴納比·喬伊斯因被認定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雙重國籍,失去澳大利亞聯邦眾議員資格,令澳大利亞執(zhí)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地位;后又黨內地位不穩(wěn)傳聞迭出,令他不得不出面力斥所謂“逼宮謠言”;而今,悉尼本尼朗選區(qū)又在舉行補選,這一個議席將再次決定執(zhí)政聯盟地位,以及他本人的黨內地位。
本尼朗選區(qū)補選16日舉行,選民已經投票。由于部分選票經由郵政投遞,正式選舉結果預計將于17日公布。
本尼朗選區(qū)選出的聯邦眾議員原為隸屬于特恩布爾所屬自由黨的約翰·亞歷山大。澳大利亞國籍風波發(fā)酵以來,亞歷山大因可能從父親處“自動繼承”英國國籍而于11月請辭。亞歷山大宣布放棄英國國籍后,參加本尼朗選區(qū)補選。
亞歷山大的競選對手是工黨候選人克里斯蒂娜·基尼利。民意調查顯示,亞歷山大應當能夠勝選,但其得票率領先優(yōu)勢將從2016年選舉時的近20個百分點大幅下降。在此次競選活動中,工黨和基尼利爭取到了相當部分的民意支持,尤其最近數日,基尼利的支持率已在向亞歷山大靠攏。
聯邦眾議院共設150個議席,由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執(zhí)政聯盟依靠一個議席的優(yōu)勢,占據著眾議院多數席位,從而執(zhí)政。今年10月,副總理喬伊斯被剝奪議員資格后,執(zhí)政聯盟成為少數派政府,只能依靠獨立議員的支持推動議案獲批以及躲過不信任投票。直至本月2日,喬伊斯放棄新西蘭國籍后,參與新南威爾士州新英格蘭選區(qū)補選并贏得選舉,執(zhí)政聯盟才恢復多數席位。
【特恩布爾的壓力】
國籍風波之余,特恩布爾的民意支持本就頻亮紅燈。媒體多次曝出特恩布爾遭遇“逼宮”壓力,而他本人也是通過“逼宮”上臺。
2010年以來,澳大利亞已有3位總理因黨內“逼宮”而下臺,分別是前總理陸克文、朱莉婭·吉拉德和托尼·阿博特。
2007年,陸克文領導工黨贏得選舉,出任總理。2010年,陸克文遭黨內“逼宮”,被吉拉德取代。2013年聯邦議會選舉前,陸克文又在黨內權力爭奪中戰(zhàn)勝吉拉德,奪回工黨領袖和總理職位。
不過,工黨在2013年聯邦議會選舉中敗給自由黨與國家黨聯盟,阿博特出任總理。阿博特則于2015年遭遇挑戰(zhàn),特恩布爾“逼宮”成功,接任總理。
特恩布爾堅稱不會提前下臺,將領導本屆政府直至2019年大選。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本尼朗選區(qū)補選,特恩布爾迫切需要一場勝利,穩(wěn)固執(zhí)政聯盟和黨內支持。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沃赫斯特認為,如果亞歷山大敗選,特恩布爾將無法繼續(xù)領導政府。“一切皆有可能,包括特恩布爾的領導地位”。
特恩布爾接受墨爾本廣播電臺采訪時坦言:“當然,民眾將對我所領導的政府做出判斷。”(陳立希)(新華社專特稿)
編輯:秦云
關鍵詞:澳大利亞總理 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