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甲醛超標”風波折射監管缺位
近日,大型租房平臺自如身陷“甲醛超標”風波,不少租客反映入住后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還有少數租戶被醫院診斷為“疑似甲醛中毒”。一名網友說:“我也是住了三周,結果昨天檢測發現有關數據超標四倍!找他們解決,他們也不退房租。”新華社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網友舉報的問題屬實,北京自如多套出租房都存在相似問題。
房屋出租現在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在一些平臺眼里,這樣的市場只是自己的蛋糕而已,其中的“味道”,他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會設身處地為租客的健康著想。主要原因在于,行業內還沒有規范的裝修標準,更沒有健康安全方面的評估限制,只要房子裝好了,對他們來說就等于蛋糕出爐了,只要租客交了錢,就OK了。不管租客是否能忍受這一切,對平臺來說,收到房租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一些人所說:空氣有沒有危害“主要看身體狀況”,這就是他們的無賴邏輯。
可想而知,這次曝光會給這樣的平臺帶來一些觸動,起碼在這段時間里他們會解決好現有的問題,但這并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路徑,因為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而沒有觸及到他們巨大蛋糕上的長久利益。“裝修完最多三天就出租”,這只是問題的表層部分,更深層次的問題還在于這一角冰山之下,那就是在整個裝修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健康環保,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而這些都是租客自己難以辨別的問題。
家里裝修過的人都明白,在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隱藏很多貓膩,符合標準的材料價錢肯定高,那些三無產品價錢肯定便宜很多。這種情況下,靠平臺自己的自覺自律或者良心發現,能使用好材料嗎?如果裝修公司在過程中植入了劣質含毒材料,根本就沒人可以發現,而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別說通三天風了,就是通三年的風也不管用,只要植入的那些毒材料在,十年也排不出去。
在目前一些平臺,對房屋的裝修完全沒有硬性標準可言,也沒有哪個政府部門對此進行了必要的監督和驗收,因為在現有法律規定中,出租房被劃定為“個人類別”屬性,不屬于公共場所,出租房的裝修也就成了監管的盲區。這是一個很大的漏洞,雖然從產權上說出租房不具有公共屬性,但這些房子裝修后卻是面向全社會出租,因而它實際上也就有了公共產品的屬性,應當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將這樣的房屋納入公共產品范疇。
只要確定了公共產品屬性,政府相關部門就有權對出租房裝修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和事后驗收。而在裝修之前,相關部門還可以比照公共產品的招標形式,監控平臺的招標過程,要求不能只以價格因素來確定招標結果,使租房平臺在裝修材料選擇上面臨嚴格的管控壓力,最大限度杜絕劣質裝修材料的使用。
這次發生的自如平臺 “甲醛超標”風波,折射了政府相關部門如何依法介入出租房監管的制度性問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裝修 平臺 租房 材料 甲醛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