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山東濰坊:傳統文化涵養現代新城
入冬不久,山東濰坊市楊家埠已經有了年味。在一間印刷作坊里,工人們熟練地印刷著“龍鳳呈祥”的年畫,先在雕版上涂上顏料,然后翻過一張畫紙覆蓋住雕版,再將年畫背面壓實,原本黑白色的年畫馬上有了紅藍紫各種色彩。待所有顏色印完,一張生動喜慶的年畫就亮相了。
“一張年畫要經過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十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雕刻師傅楊成俊介紹,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廣泛,有神話傳說、戲劇人物、山水花鳥等,喜慶吉祥始終是不變的主題。進入冬季以后,來自各地的訂單陸續發來,每年楊家埠都要生產幾千萬張年畫,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木版年畫是濰坊傳統民俗文化代表之一,濰坊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如風箏、諸城古琴、高密撲灰年畫、柳疃絲綢、小章竹馬、郭家莊秧歌戲、濰坊核雕等,千百年代代相傳,至今仍以獨特的神韻佇立于民族藝術之林。
近年來,濰坊大力推廣文化建設,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濰坊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建設“文化名市”。
“傳統文化只有融入現代生活、融入現代文創產業,才能擁有持久生命力。”濰坊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潘月杰說,近年來,濰坊舉辦國際風箏會、文展會、青州花博會等大型節會,專門設立民間工藝產品展銷區,建設以傳統文化項目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區,將濰坊民間藝術產品推向市場,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帶動勞動就業。
其中濰坊國際風箏會最是有名。自1984年舉辦第一屆國際風箏會以來,濰坊風箏也借此飛向了海外。潘月杰說,國際風箏會對傳統文化傳承、促進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每年風箏會期間是濰坊風箏銷售最火爆的時候,不少風箏生產企業在風箏會舉辦前幾個月就加派人手趕制風箏。
目前,濰坊從事風箏制作的手藝人達6萬,風箏生產企業有400多家,逐漸形成多個風箏生產加工基地。2016年全市風箏產業銷售收入超20億元,國際、國內市場銷售份額分別占65%、80%,濰坊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風箏之都。
除了濰坊國際風箏會,中國畫節、文展會、翰墨青州書畫年會、諸城大舜藝術節、高密紅高粱文化藝術節等眾多文化節會的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為文化產品的展示交流提供了平臺。去年,僅中國畫節總交易額就達6.7億元,到場參觀48萬人次。
打造“文化名市”,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至關重要。為促進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濰坊市將一些房屋古舊、街道狹窄的古城古街改為集展示、交流、互動于一體的民俗風情街。
走在青州古城,青州民俗文化就像一幅長卷展現在游客面前。非遺展示人員身著特色服裝,在古城區表演青州花毽、挫琴、刺繡、八角鼓等民間藝術,這些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走出博物館,走向公眾,走向未來。
除此之外,濰坊市還推廣刺繡傳習課堂、年畫免費培訓班,提供傳統技能培訓。同時,對諸城派古琴、濰坊核雕、高密茂腔、青州八角鼓等6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項目進行搶救,設立了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讓古老的民俗文化重新煥發生命力。
“文化是立市之魂。這些年,濰坊制定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加大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創建力度。”潘月杰說。2017年濰坊投資過千萬元的文化產業項目有205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有116個,文化產業在不斷轉型升級,規模效益在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廣告傳媒、文化旅游、影視傳媒、動漫、雕塑、數字出版、書畫7大龍頭產業。濰坊傳統文化正喚醒千百年的古老神韻,涵養著這座現代化新城。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濰坊 風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