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少年弒母 社會該如何緩解留守之痛

2017年12月12日 10:52 | 作者:胡印斌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又是一個家庭悲劇!現在尚不清楚,究竟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讓一個孩子持刀弒母。但是,少年揮刀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也毀掉了這個家庭,用袁某的父親袁大海的話說,“天也塌了”。

當輿論場上人們為這家人的不幸遭遇扼腕嘆息時,我們可以討論一下,一個原本應該有溫馨生活的家庭,為何出現如此激烈的矛盾?這樣的家庭悲劇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袁某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自打2004年出生起,他的父母親就到福州的制鞋廠打工了。13年的光陰,袁某基本上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在他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他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放養的“野生”狀態。

即便在這樣的隔代撫養過程中,袁某的童年,其實也還算是正常的。據報道,他從小就幫著爺爺奶奶挑水、喂雞,有時候也干點農活。在9歲那年,還因為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班干部”,獎狀現在還貼在墻上。如果沒有這一“意外”,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他會慢慢長大,或許有機會讀更多的書;或許也會步爸爸媽媽的后塵,去南方打工。

當下城市里流水線上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大體上都是循著這樣一個生命軌跡,一步一步走過來。等他們有了愛情,結婚生子,還會把孩子送回去——他們的父母親因為干不動了,就會葉落歸根。于是,留守的故事延續下來,而生活也在小小的喜悅或煩惱中繼續。然而,看似平靜的生命河流,總有不為人察覺的波濤;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為經年累月的負面堆積,可能出現某種極端狀況。

像袁某弒母案,世人多關注其中極端的親人殺戮,卻看不到,類似的底層家庭沖突,其實早已是家常便飯。即便有人注意到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并指出“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這一真理,但卻鮮有人洞察到這樣一個割裂成幾個部分的家庭,因為缺乏共同生活、日常互動,也就很難再有什么共同的理念,成為時代困局的受害者。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會慢慢長大,即便能夠長大,也必然存在諸多性格缺陷。很多東西,并不是成績可以代替的,也不是寄一點錢、打幾分鐘電話就能完結的。一個孩子,怎么可能沒有長情的陪伴?又怎么可能“見面就是打”“不見面就是嚷”?

留守之痛,并非痛在缺吃少喝,也不是痛在父母的粗暴,而是痛在成長過程中親人的缺位、親情的缺失。如何讓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十幾年的暌隔;如何讓外來務工人員能夠把孩子帶在身邊,而不僅是搞些“結對子幫扶”,應該成為城市治理的中心議題。現代化之對于農村百姓,并非只有“勞動力”來源一個概念,也應該包括人的均衡、全面發展。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弒母 留守 孩子 少年 家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少妇把腿扒开我添69式 | 中文字幕aⅴ日本欧美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