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政府狀告家長,扶智就應從最基礎做起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讓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訴諸法律之前,當地政府多次對被告進行敦促、動員、批評、教育,但是被告方始終拒絕將子女送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可以說已經“仁至義盡”,把家長告上法院,實屬無奈,當然也是有理有據。(12月5日 新華網)
近日,云南首例因輟學引發的“官告民”案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啦井鎮新建村公開審理。啦井鎮人民政府將5戶學生家長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判令學生家長立即送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法庭調解后,雙方當場就學生返校時限、共同勸導事宜等達成共識。
“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脫貧攻堅要取得一勞永逸的實效,政府在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時,不僅讓脫貧人口能夠“站起來”而且要能夠“走得遠”,改變“底層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窮世代窮”局面,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因此地方政府就應該對貧困群眾進行扶智,而扶智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讓貧困群眾的孩子從小享受教育,讓他們成為有知識的一代,這樣的幫扶才是有事半功倍效果的。
長期以來,在不少貧困地區,一些貧困戶群眾對孩子就學不熱心。這一方面是他們受傳統落后觀念的影響,認為農村孩子,讀書無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家庭貧窮,不愿意在孩子讀書上投資,因此他們早早讓孩子輟學,到社會去找工作,認為這樣既減少了家庭的支出,而且還讓家庭的收入增加。殊不知他們這樣的行為,既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也為此埋下了貧困的種子,若干年后,他們的孩子又可能成為脫貧攻堅幫扶的對象。
對這樣的家長,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正視他們的困難,思想認識存在問題的,要苦口婆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經濟確實有困難的,要千方百計地解決他們的經濟困難,讓他們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接受義務教育。對油鹽不進,屢教不改的家長,當地政府也要毫不猶豫地用法律手段,依法控告家長的違法行為,從而達到教育震懾家長的目的,讓他們乖乖把孩子送到學校去。
要讓貧困地區群眾舊貌換新顏,讓他們世世代代甩掉“窮帽子”,地方政府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扶智。政府狀告輟學的家長,無疑是從最基礎的做起,值得肯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扶智 孩子 政府 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