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第7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要聞 要聞

“劉三姐”告急!

2017年12月09日 09:16 | 作者:韓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本應20歲的‘劉三姐’形象,現在仍由32歲的演員在演。”來自廣西的全國政協委員龍倩,在12月7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焦慮地提到了這則“劉三姐”告急的信息。

“劉三姐”的形象和歌聲早已成為少數民族戲劇的象征。然而據龍倩介紹,廣西戲劇院已經在各大中專院校撒網式宣傳了三年,仍然招錄不到一個形象、條件達標的“劉三姐”。這背后,實質存在著地方院團無法解決的深層次問題——院校缺乏培養不出來人,工資待遇低留不住人,政策受限引不進人。

“自治區、自治州基本沒有為本民族戲劇培養人才的戲校。”侯露委員還列舉了現有人才流失的現象。

事實上,不止“劉三姐”,創作人員也紛紛“告急”!

一臺戲里,除了“劉三姐”,“還有很多如編劇、導演、音樂設計等主創人才大量缺乏。”在吳江委員看來,這種缺乏,更多反映在當今“少數民族戲劇元素成為大型綜合晚會與地方標志性旅游商演的歌舞鑲邊與特色點綴”,以及“少數民族戲劇風格特征被同質化的流行樣式,被異化成聲光電喧囂鬧耳,歌舞樂堆砌雷同的晚會”。吳江認為,只有熟悉本劇種的“專家”型創作人才能夠盤活自身的文化遺產存量,將少數民族戲劇引向特色發展的大好前途。觀點相似的田青委員眼里,“盲目創新,聲光電打造,話劇加唱”反映的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真正自信的人才缺乏。

龍倩講述了一個堅守的例子:“在廣西德保縣的一個業余劇團里,只有一個盲人編劇,負責新編的表演唱、小戲。”她認為這樣的例子不是個例:“堅守固然難能可貴,但路越走越窄,最后撼動的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根基。”

辯證地看,演出人才的缺乏,也反映了戲劇欣賞人才的缺失。對此,聶震寧委員特別提出“廣義傳承人”概念:“如果忽視民族戲劇教育,國家新一代的觀眾面對日益豐富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產品,容易迷失。”他建議通過戲劇進校園,讓年青一代的觀眾接觸戲劇甚至參與其中,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帶動戲劇的傳播。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 久久中文一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一线免费观看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