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南陽市政協“3+N”工作模式初探
寒冬已至,北方正式進入供暖模式。
近日,一則群眾電話打入河南省南陽市政協辦公室,與政協一同分享供暖的喜悅。
這份獨特的暖意,正是南陽市政協融調研、協商、監督于一體,推動南陽城區供暖面積由15%增加為40%。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這也是南陽市政協“3+N”工作法摸索推行三年后的生動實踐。
如今,在各地政協認真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將其切實融入政協實際的熱潮中,不少地市政協紛紛前來南陽市政協“取經”,了解學習“3+N”的具體內涵和運作方式。
有規則、有制度、有方法,讓協商議政格局更加完善
“你是怎么理解政協的?”
“政協就是‘正歇’”“‘九五干部’,朝九晚五上下班”“工作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采訪中,談到剛來政協工作時的感想,南陽市政協機關做出如上解讀的不乏其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機關工作人員尚且如此,政協工作又該如何煥發活力?這給2014年履新南陽市政協主席的劉朝瑞出了個大難題。
1994年,伴隨著設立地級南陽市,南陽市政協隨之成立,這在政協系統中實屬“年輕”。“履職平臺少,履職形式單一,履職主體不突出”,對市政協存在的現實問題,劉朝瑞看得透徹、說得到位。
而在來政協工作以前,對于協商,劉朝瑞其實早有探索。早前擔任鄧州市委書記之時,基于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劉朝瑞提出“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并上升為“鄧州經驗”推向全國,這就是協商民主在基層的實踐。
從鄉黨委書記到縣長,再到縣委書記、統戰部長,基層工作多年的劉朝瑞,經歷豐富,思路清晰,善于以有解思維論證問題。
劉朝瑞說,“習近平總書記將‘三化’建設作為推進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的標準,結合南陽市政協實際,我認為應適當明確政協工作內容,但這種‘明確’并不是一味地定標準、下任務,還要給予協商的空間與自由度。”
兼具規則與靈活,“3+N”工作法適時而生。
所謂“3+N”,即根據政協三大職能,各專委會完成一項重要課題調研、承辦一次月協商座談會、圍繞一個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并結合界別特色,組織委員開展視察、調研、座談活動。
其中,“3”為定量,“N”為變量。但兩者并不是對立割裂關系,而是融合衍生、互為補充。“既要管住,又要放活;既要從制度上規范政協履職形式,又要保證政協活動的自由度。”
于法周延,于事簡便。與“3+N“相關的,《專題協商座談會組織規則》《調研視察行動導則》《專項民主監督小組工作細則》等制度相繼出臺。
從1994年開始擔任第一屆政協委員,到現如今的市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主任,“資深政協”閃秀榮對歷屆政協的變化最具發言權。“我親身經歷了政協的變化與發展,過去社會傳說政協寬松,‘3+N’實行后,政協工作忙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被群眾調侃為‘忙得跟政協一樣’”。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3+N”工作最初開展的時候,也有些專委會并不理解。
“原來我們只負責文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出版發行工作,現在也要開始參與‘3’的工作,心理上有些抗拒與不適。”學習與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劉順躍一開頭心有疑慮,但不久就打消了。隨著文史委各項工作的推進,社會各界對文史資料征集工作更為了解,文稿的來源也更加充足,“從‘關門出書’到‘開門出書’,更有不少人主動找我們發稿,以前運作兩年出一本書,現在手里有11本書的資料。”劉順躍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平靜下的暴風與變革。”市政協副主席庹軍對“3+N”工作法作此解讀,庹軍說,“3+N“解決了“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從政協機關到政協委員都有了思想上的轉變,把大家都凝聚起來,賦予了政協工作更為強勁的生命力。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3+N”的運行,使政協機關的氛圍有了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徹底顛覆,如清風拂面,撩撥著每位
“政協人”的心弦。
說得好、說得早、說得對,讓政協話語權更有魅力
劉朝瑞喜讀書,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書籍。善學、善思,對協商民主有自己的見解。
———“民主就是按規則議事。”
———“協商就是要尊重不同意見,包容不同主張。”
———“在一個三人以上的集合體當中,要百分之百實現自己的意愿是不可能的,要想實現一致性,每個人都要有所主張、有所犧牲、有所保留,在一定規則下達成一致。“
翻閱市政協近幾年《工作要點》,循著“3+N”的脈絡,專題調研內容、專題協商內容、民主監督內容一目了然,牽頭領導、承辦委室、協作單位、開展時間等任務分解細致入微。據市政協副秘書長張小紅介紹,《工作要點》由專委會先商定各自工作,主席會議后再修正,最后由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
“一年工作早知道。”張小紅說,每個專委會按照時間節點,工作忙而不亂地推進。
確定“3”的標準是什么?劉朝瑞心有明鏡:“政協組織協商的過程就是凝聚人心的過程。凝聚政治共識是政協的首要任務。”因此,劉朝瑞2014年來政協工作之初,便提出“調研要深、提案要準、視察要實、協商要充分、監督要敢說真話”,為開展政協工作立標桿、定要求。
從今年年初起,市政協相關負責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年度重點課題,多方走訪調研,召集市直部門、金融機構、重點企業和大專院校代表,舉行一系列座談活動,為市委、市政府戰略決策提供意見建議。
此時,正值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兩輪驅動”戰略之際,破解長期以來“有產業、無龍頭”的局面,而科技創新將作為破局的關鍵,成為放飛“南陽智造”夢想的強力依托。
“我反復研讀,該報告對我市目前科技創新工作分析全面、透徹,對存在的問題剖析深刻、準確,所提意見建議科學、可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市委書記張文深“反復研讀”的,正是市政協提交的《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推動南陽跨越發展》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市政協配合市委、市政府較好地完成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金融改革創新、法治南陽建設等方面工作,發揮了協調各方關系、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
政協的權利體現為話語權,這種話語權不在于說了算,而在于說得好、說得早、說得對!市政協已不止一次被黨政部門點贊,“你們又走到了政府前面!”
“多做匯集正能量的工作,多做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工作,多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工作”,在劉朝瑞看來,“3+N”必須要以政協三大職能為主線,自覺將政協工作置于全市改革發展工作大局中來定位、來謀劃、來部署,傾力服務大局不偏離。
相嚙合、相補充、相支撐,讓協商民主更具生命力
所謂“3+N“,“3”與“N”相互嚙合、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實現調研、協商、監督相互貫通,努力增強建言深度和實效。
市政協秘書長姚國政告訴記者,市政協就某一課題專題調研之后,協商建言,隨后再對落實情況進行民主監督,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交通建設、暖氣供應等都是如此。
曾經參與公共交通建設調研的市政協委員韓玉輝,更是印象深刻、倒背如流:2015年,市政協在視察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情況后,深刻剖析全市公交運行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2016年,對提交的協商報告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性調研,推動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最終,市政府加大投入,一次性購置200輛新能源公交車。
“當時有群眾直接把電話打到政協辦公室,咨詢我們什么時候設置站牌,什么時候通行公交車。”經濟委工作人員記憶猶新。
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特征,市政協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大氣污染防治、農村面源污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食品安全等方面,在調研、協商、監督一體化過程中,為增進民生福祉發聲發力。
2016年,圍繞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市政協進行了專題議政,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作出批示,要求市政協持續跟進,加強民主監督,推進脫貧攻堅務實求效。
今年,市政協繼續盯緊“脫貧十條”:來個回頭看,進行專項監督!于是,《南陽市政協2017年專項民主監督計劃》出臺。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專項監督成為全年立體式監督的頭號任務率先啟動,并組成九個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專項民主監督小組,到部門、到縣區、到農村、到農戶。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協商載體而不是協商主體。而“3+N”工作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更多更好地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搭建協商平臺,調動委員的積極性,拓展民主形式,增加協商密度。
據了解,教科文衛體委聯系委員面廣、界別寬,在完成三個大項工作后,開展的教育、科技、醫藥等方面的“N”項工作多達50余件;縣級政協工作委員會2016年完成的“N”項工作近20條,包括學習考察基層政協組織建設、開展扶貧包戶工作、完成委員履職考評工作、參加市交通志愿崗執勤等。
與此同時,市政協一年辦一次委員培訓班、2—3次常委培訓班,成立“委員之家”,建立委員履職管理系統,設立微信公眾號,建立“三聯系”制度等舉措,提升政協委員的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以調動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的履職積極性。
這極大地活躍了政協工作氛圍,提高了委員履職的參與度與覆蓋面。
有組數據對此加以佐證:2016年,市政協共組織開展各項活動120余項,委員累計參加活動共1800余人次,委員人均每年至少參加3次政協活動,多的達10余次。
人民政協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團結的面有多大。在改革攻堅期、發展關鍵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發揮人民政協聯系群眾廣泛、各方人才薈萃的優勢,需要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參政議政,在協商民主的舞臺上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更有效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劉朝瑞說,探索“3+N”工作法的初心正是有感于斯。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工作 市政協 政協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