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副局長當“臥底”,密切聯系群眾不難
背景: 53歲的山西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長郝如翔一頭白發,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老頭。這一年來,他多次出入當地各個保健品營銷現場,“臥底”調查取證,成功端掉涉案團伙近10個。如今的郝如翔成了“網紅”,他“臥底”的視頻,在網上點擊量超過了1000萬。他覺得自己的“臥底生涯”恐怕要結束了。“只能讓局里其他有白頭發的同事去了。”
中國青年報發表胡印斌的觀點: 郝如翔的“臥底”并不復雜,就是暫時抹掉身上的職業痕跡,把自己混雜在成百上千的老頭老太中間就行了。聽聽“專家”忽悠,領若干免費雞蛋,體驗體驗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床、保健水等等,運氣好的時候,還會有“老中醫”給他把脈:“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嚇人的詞一個接一個拋出來。然后就是揭露騙局,驅散人群,普及常識。當很多“有關部門”官員坐在辦公室撮著牙花子表示銀發騙局“很不好辦”的時候,副局長郝如翔已經領回了幾顆雞蛋,順帶把照片、音頻等證據取回來了。打擊專坑老人的營銷亂象,真有那么困難嗎?究竟是不可為還是不為?或許,從郝如翔身上可以獲得部分答案。很多時候,騙子的伎倆并不高明,也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遺憾的是,恰恰因為外部監管“想得太多了”,反而失去了行動的勇氣和能力。某種意義上講,郝如翔的“臥底”不就是密切聯系群眾的調查研究嗎?作為一個監管者,你總得接點地氣,對社會生態有一些基本的體察,這樣,才會有助于你的判斷與決策。總是高高在上,抱怨腰也不好、頸椎也不好,若是多到下面跑跑會不會好些?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一論斷最早由毛澤東提出,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形成正確工作方法的行動指引。習近平在談及實事求是時,同樣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理應將上述方針落實到行動中去。比如,管交通的領導應當多坐公交車,對擠車與堵車有切身感受,相信會對治理擁堵有更強的緊迫感,對增加公交線路與運力有更大的主動性。負責環保的官員,別對某些群眾邀其下河游泳感到不快,若能確保綠水青山,何懼下水一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住建部門的領導若能親往公租房與廉租房調研,聽聽群眾真實的“住后感”,就會對房子的選址與設施配套有無不足有更深入的了解。管醫療口的領導,試試預約大醫院的專家號,到醫院掛號處和號販子聊聊,就會明白百姓所說的看病難究竟有多難,鞭策自己破解積弊。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到底難不難?如果領導干部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就很難,就會脫離群眾;倘若融入到群眾中去,從群眾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工作,努力改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受到群眾的歡迎和肯定,就會發現“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臥底 副局長 密切聯系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