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推動建立幼兒園規范管理長效機制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日前發出緊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國開展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專項督導檢查。通知指出,近期多地發生幼兒在幼兒園受到侵害事件,影響惡劣,給受害幼兒及家庭造成重大傷害,后果十分嚴重,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幼兒園仍然存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實、執行不到位的現象,各地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重點檢查師德師風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
人們常說:“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少年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接連出現幼兒在幼兒園受到侵害事件之后,各地紛紛按照國務院專項通知要求展開專項檢查,并陸續出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要求。北京市教委要求為每所幼兒園配備一位責任督學,要求幼兒園增設攝像頭,加大密度,寄宿園還要求安裝夜間攝像頭,實現監控全覆蓋、無死角,部分區“加碼”到監控跟警方聯網,等等。
類似的做法體現出了很強的針對性,也突出了很多學校強化幼兒園安全的重點,即加大監管。然而,綜合之前多起事件的一些細節不難發現,如何保證這些監管舉措不打折扣落實,似乎更為重要。不容忽視的是,一些涉事幼兒園里,不是沒有安裝監控,事發后警方很容易就拿到了。問題是,出現異常情況時,這些監控到底誰能看得到?有媒體報道了“一個‘高端’家長的煩惱”,說西部一位家長,將孩子送到了每個月各種費用近3000元的高檔幼兒園,可當家長們因為一個女孩頭部受傷想調看監控時,先是被告知“要打報告申請”,后收到了代課老師的信息,說“如果家長們堅持要看監控,老師只能辭職”。
某種程度上說,假如平白無故提出調看視頻的要求,涉及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容易傷害到那些負責任的老師的自尊。然而,園方回復家長們的強硬態度,不僅凸顯了家長們的相對弱勢地位,也暴露了幼兒園規范管理的深層次問題,即在長期的“好幼兒園”名額難求的情況下,教育部《幼兒園規程》里的老師要“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務”等職責規范,就很可能變成家長的單方面配合義務,對應的管理責任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就像西部那位家長,想申請看視頻又擔心引起雙方糾紛,“怕老師對我有意見,從而影響到對孩子的態度”。
于是,問題就朝著兩極演化:高端幼兒園可能擁有更高的師資水平,但強勢地位使得家長們很難在參與管理上有更多的話語權;其他幼兒園有可能因為收費低等種種因素,無法大幅度提高師資和管理保障。可見,幼兒園管理的“規范”,實際上應該落實在兩個層面上:
一是在日常運行上。應該圍繞根本上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從法律層面對教師資質公開、家長參與、各方責任等進行細化規范,從而實現標準化管理。進入新世紀以來,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等都先后頒布或修訂了兒童保育和看護機構的國家標準,訂立了師幼互動、家長參與等一系列過程性質量指標,或許可以讓我們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是在幼兒園發展上。在全國性規范的引導下,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和社會開放力度,鼓勵不同的社會力量,按照國家標準建立、運營幼兒園,既更好滿足“幼有所教”的新需求,又通過營造競爭性的辦學格局,來推動園方主動向著更高水平提升,從而達致教育部強調的“把每一所幼兒園辦成幼兒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家長安心,群眾滿意,社會放心”的目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幼兒園 管理 規范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