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跳好廣場舞,要管理更要服務
國家體育總局11月13日印發了《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旨在解決當前廣場舞健身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敦促各級體育部門加大為廣場舞健身活動服務的力度,引導良性發展。
這不是政府部門第一次發文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除了2015年文化部會同多部門印發的《關于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各地也為廣場舞立了不少規矩,但與廣場舞有關的沖突仍時有發生。規范廣場舞為何這么難?今年6月,河南洛陽某公園籃球場,打籃球的年輕人與跳廣場舞的大叔大媽爭搶場地,事件雖小,卻道出了廣場舞問題的根源——可用的場地、時段就那么多,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假如誰都不肯相讓,自然無解。
這種“難兩全”的事情其實很常見,也并非沒有解決之道。比如現在的社區,過去的鄰里街坊,總有些“張家的樹遮了李家的光”之類的故事,只要坐下來攤開了談,讓張家李家都能充分了解對方的難處,大多能握手言和。事實上,那點子樹陰有多重要?很多時候,人們愿不愿意妥協與對方的態度有關,假如對方沒有顯示出理解,那么自己也會賭氣決不讓步。
大多數人還是講道理的,需要的只是一個溝通的機會和平臺。在“不讓步”與“肯妥協”之間,假如沒有誰主動伸出橄欖枝,那就少不了一個相對中立的中間人進行說和。廣場舞的矛盾雙方常常彼此陌生,很難從中產生一個雙方都承認的說和者,因此需要地方體育部門、基層政府來做這個中間人,通盤考慮矛盾雙方的需求和難處,促進協調爭取共識。當然,最好是工作前置,在平時就把廣場舞團體等納入到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中來。比如,北京市將建立草根健身組織的街道備案制度,對通過星級評定的草根健身組織給予資金支持,并鼓勵市區綜合性體育場館對備案的健身團隊給予免費或者優惠開放,是為一例。
廣場舞與城市居民生活本不該對立,它為許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健康與快樂;去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也將廣場舞列為重點推介的健身運動項目。一段時間以來,廣場舞有一種被“污名化”的傾向,是由于它在沒人管的情況下野蠻生長,侵犯了其他居民的利益,也與部分舞者公共意識薄弱有關,這些問題要靠加強日常管理來盡量解決;同時,體育部門也得提供服務來保障廣場舞者的利益。
有關廣場舞的矛盾,常常看上去像一場零和博弈——跳或不跳,你用這塊地或我用這塊地,一方得利必然伴隨另一方的損失。事實或許并非如此。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老年人之所以選擇在家門口的空地上跳舞,是因為體育場館雖然條件更好但距離太遠。試想,地方若能在優化交通、活動組織等工作上想想辦法,未必沒有共贏之道。
把“零和”拓展為“共贏”,單靠廣場舞團體自身力量顯然難以做到,還得由地方政府部門牽頭,給予支持、創新思路,這個過程也是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思路越發臻于成熟的過程。可見,跳好廣場舞這件事,距離你我比想象得更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廣場 服務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