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林文漪:一灣海峽意綿長,一念家國志同心

2017年11月27日 11:03 | 來源:統戰新語
分享到: 

政治交接是民主黨派換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組織人事更替過程中,始終做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不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信念不變,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優良傳統不變,確保多黨合作事業薪火相傳、根基永固。

為深化政治交接,各民主黨派開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專題教育,啟動了“多黨合作歷史傳統記錄工程”,中央統戰部與各民主黨派中央聯合編寫了《大道——多黨合作歷史記憶和時代心聲》。各民主黨派中央主席結合個人經歷、履職實踐等,講述對政治交接的思考感悟、認識體會,真摯的話語、生動的故事,傳遞的是濃濃的情懷、信念、傳承和力量,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共鳴。在各民主黨派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特將各民主黨派中央主席的傾情感悟陸續予以刊發。



天地日月,星轉斗移。作為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回首擔任臺盟中央主席以來的十二載春秋,心中有感慨,更有感動與感恩。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在同心奮斗中送走的歲月,感謝一路同行的同志、朋友和鄉親。

人生的三次角色轉換

和每一位臺盟盟員一樣,臺灣是我們珍葆于心的故鄉。我的祖先于清朝從福建晉江移居到臺灣省。我的父親出生在臺南市,懷著反日愛國的心念,只身投奔大陸,輾轉南北,艱難求學。母親出身于杭州大家庭,卓有才華。父母先后畢業于協和醫學院,均獲醫學博士學位,留在大陸從醫。父親1948年最后一次回臺探親后,卻被一灣海峽阻斷了回家的路,自此再也未能重返故土。幾十年音訊杳然、骨肉隔絕的錐心之痛,一直留在兩岸親人心中。所以我們臺盟人切盼祖國統一、家庭團聚,并愿為之奮斗一生。這也是我加入臺盟的初衷。

我自己的人生成長中曾經有過三次重要的角色轉換,經歷了教授、行政領導、黨派工作三段重要的崗位歷練。我在母校清華大學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學科前沿艱辛探索,飽嘗過失敗的苦楚,也得到過成功的嘉獎,養成了嚴謹、篤實的習慣和不斷學習的能力,為我今后走上跨度極大的新崗位打下了重要基礎。我雖非中共黨員,但是黨組織對我悉心教導與培養。1996年我被選為北京市副市長,2003年當選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2005年起,我連續三次當選臺盟中央主席,并連任兩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從教育科技界到多黨合作大舞臺,從居象牙塔到奔走國是,在我看來,因機遇、歷磨煉,但也有某種必然。因為對臺盟盟員來說,祖國心與故鄉情始終交織融匯于一身,凝聚成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不改情懷,凝聚成為祖國統一大業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

回顧包括我在內的歷任臺盟領導人以及廣大臺盟盟員成長成才的人生歷程,不忘合作初心,堅定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臺盟與新中國俱進而成長、與多黨合作事業同行而進步的歷史真諦。

參政黨履職的三個設問

在八個民主黨派中,臺盟的人數最少,但參政黨不分大小,都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格局中發揮同樣重要的作用。對于臺盟來說,如何選好履職的定位、角度、切入點,實現以少當多,是我們在履職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索的問題。

參政黨履職的定位是什么?在我看來,這是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我們參政履職的立足點,是緊緊圍繞中共中央重大決策,團結全體盟員和有關群眾,為促進改革落地、推動政策實施以及兩岸關系發展大勢出主意、想辦法、增共識、促團結,應堅持正向發力。

比如,新型城鎮化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全局的大戰略,如何穩步推進這一重大政策的實施?臺盟與有關專家、研究機構合作,從新型城鎮化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水環境治理與生態維護、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等方面開展典型案例調研,形成的系列專報得到中央領導同志先后19次重要批示。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對系列報告之三—《創新解決新型城鎮化的水資源制約與水環境治理》作出近二百字的具體批示,詳細闡述了對水安全的戰略思考,高度肯定了我們的意見建議,相關部門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也多次征求我們的意見。

又如,近期,中央賦予民主黨派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新任務,這是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新領域,臺盟中央為此召開專職主席會議,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并建立了全盟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聯系溝通機制、強化社會力量參與機制,還及時制定了臺盟中央《關于開展脫貧工作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方案》。我們動員全盟力量共同參與,開展了兩輪較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深入臨夏、隴西、甘南、天水、定西五個市州的二十余個貧困村,在脫貧攻堅一線開展摸底調研,并向有關部門提出務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從這些履職實踐中,我們尤其體會到臺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定位,體會到臺盟與中國共產黨同心致力全面小康的責任與使命。

定位明確了,如何選好履職角度?我感到,關鍵是要結合臺盟自身特點,找到適當角度,為國家發展出主意、提建議,將黨派界別上的特色轉化為參政履職上的特色。

比如,中央作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決策,臺盟如何發揮作用、建言助力呢?我們感到,還是要從自己的黨派特點出發。如臺資在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就能夠折射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我們于是按照這個思路組織開展了系列調研,形成《從臺資企業發展看中西部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

又如,我們將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與臺盟的親情鄉情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近年來連續舉辦了“大江論壇”、“中華文化研習營”、“中華文化進(臺灣)校園”等體驗式兩岸交流活動。活動中,具有臺盟特色的親情鄉情互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觸動臺灣鄉親潛藏于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激發他們融入于血脈的歷史責任,是使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萌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覺醒與歸屬的關鍵。


2016年4月,林文漪率臺盟中央調研組赴重慶市圍繞“臺資參與中西部地區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創造新供給”主題開展調研


通過工作實踐,我們體會到,必須突出黨派履職的特色角度,從臺盟來說,就是要抓住國家工作大局與兩岸關系發展大局的結合點,多多關注臺胞反映的具體問題,多多從推動兩岸互利合作的角度提出可行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黨合作的優勢與效能,為國家推動相關工作提供獨特的政策參考。

定位和角度確定了,如何找準具體工作的切入點?需要從“以小切口反映大問題”的思路來開展工作。比如,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增進兩岸基層民眾交流,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我們感到,發展好祖國大陸現有的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為此,我們持續數年跟蹤調研,通過多種宣傳和建言渠道推動相關工作。我們提出的政策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認為言之有理、論之有據。相關主管部門多次邀請我們共商支持臺創園發展、推動兩岸基層民眾往來的工作方案。我們反映的臺農普遍關心的貸款利率問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已在福建等地區的臺創園中開展了貸款貼息試點,有效緩解了一直困擾臺資農企的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2013年1月16日至17日,林文漪走訪臺資企業天福集團


在履職實踐中,我們真切地體會到,結合臺盟的黨派實際,以釘釘子的精神開展工作,切入點適當,受力面集中,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效。

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

我常和盟內的同志交流,臺盟的干部要做到“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什么意思呢?首先,臺盟要在我國多黨合作事業中擔當起“重”任,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舉重若輕”,也就是要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比如,我們通過縱橫交錯的矩陣管理模式(縱:從盟中央到地方組織縱向貫連;橫:以各專門委員會聯絡各省各層專門人才),積聚盟內人才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參政黨的整體作用。我們首次設立了參事室,發揮德高望重老同志的獨特優勢,為盟務工作的頂層設計開展決策論證,同時幫助青年盟員學習成長,使臺盟的優良傳統、多黨合作的光榮歷史能夠薪火相傳。我們設立了10個專門委員會,根據專業特長將盟內骨干有機地組織起來,為他們搭建發揮作用的平臺。


2017年4月,林文漪率臺盟中央調研組赴浙江圍繞『構建開放合作平臺,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開展調研


在工作中我們還特別注重提前做好規劃,明確方向和目標。比如制定了《參政議政工作五年規劃綱要》《對臺聯絡工作五年規劃綱要》《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明確履職的重點和方向。每一年再細化部署第二年工作任務與計劃,確保勁往一處使,集中力量,以少當多。

我們形成了“上下聯動、橫向聯合”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走過了“規劃、量化到數字化”的發展過程。如,2017年我們聯動全盟15個地方組織,圍繞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開展大調研,抽絲剝繭集中解剖跨境電子商務、江海聯運體系、中歐國際班列等具體案例,以承國家戰略之宏大、落正向發力之細微的視角獻計國是。又如,我們聯合盟內外專家學者與研究機構,聚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協同生態體系建設共同開展調研,發揮參政黨的組織優勢和整體優勢,多方面、多角度地吸收意見建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策助力。2016年臺盟參政議政成果量化數字化統計評價體系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盟員,主要是年輕盟員被動員起來,直接參與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盟員參政履職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普遍增強。我理解,多黨合作制度,不僅體現在參政議政成果上,也體現在黨派的凝聚力上。我們以參政議政為抓手,提高參政黨意識、優化組織能力、增強內生凝聚力的探索,也是對豐富和完善多黨合作運行模式的一種積極嘗試。


2013年9月4日,林文漪為貴州盛華職業學院赫章籍的學生發放學習用品


我們形成了“對臺聯絡與社會服務結合開展”的工作模式,將鼓勵臺灣同胞參與祖國建設有機地融入社會服務與精準扶貧工作之中。我們牽線臺灣企業家王雪紅女士,在貴州貧困地區創辦公益性的盛華職業學院,目前共有千余名學生在校就讀。這是引入臺灣職業教育的成熟經驗開展教育扶貧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有效增進了這部分臺胞代表人士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和熱愛。每逢參加開學典禮等活動,見到那些走出大山、學習現代技能的同學們,看到他們充滿希望的笑臉,看到學校中兩岸管理者們的辛勤付出,我都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是兩岸同胞共同參與、共同書寫的民族夢。

在“舉重若輕”的同時,日常工作中我們還要處理很多看似具體實則重要的“小”事,這時就要“舉輕若重”,因為“重”都是由“輕”積累而來的。尤其是在對臺工作中,更是要落細落小,久久為功。

比如,我們10年來鍥而不舍,與在臺灣中南部有較大影響力的民間專業人士團體—臺南醫師公會開展持續聯絡交流。特別是組織臺南醫師與祖國大陸醫生一起,深入貴州、陜西、江西、四川、安徽的貧困地區和紅色老區開展義診活動。每次和這些臺灣醫師朋友座談交流時,他們都會向我講述與老區就診民眾真情互動、與大陸醫師同行并肩工作的感人故事。他們多次由衷地向我感嘆:“偏遠地區的發展這么好,令人意想不到,大陸領導人了不起”“凡事還是要親眼看”“愿意為大陸的同胞多做一點事情”。這些來自臺灣南部的醫師親見、親歷了祖國的發展建設情況,增進了同胞感情,對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勁潮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有了更真切的體會和感悟。


2012年9月,林文漪在臺盟中央機關會見臺南醫師公會訪問團王正坤一行


對臺灣青年朋友,我們也始終堅持從“心”出發、以情感人。對大陸臺生就學就業以及臺二代扎根大陸等情況,我們持續關注、跟蹤調研,盡所能幫助他們反映具體問題、解決實際困難,向中共中央領導提出相關建議,得到領導重視。同時,我們連續舉辦了多屆兩岸青年創業論壇、臺灣青年企業家國情區情培訓班、臺灣青年文化研習營、兩岸中學校園足球邀請賽等各種貼近新世代、更加接地氣的主題活動,使兩岸青年在互動參與中增進心靈契合。

一灣海峽,情融兩岸;一念家國,矢志同心。回首走過的歲月,臺盟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道相求,堅定立場凝聚共識;同聲相應,建言國是共創偉業;同心所向,關切民生愛國愛鄉。

當歷史開啟新的征程,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領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砥礪前行,翻開了新的篇章。

時光奔涌的腳步永遠向前,傳承臺盟前輩光榮傳統,深化政治交接薪火相傳,是臺盟廣大盟員始終如一的不變初心。我們將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為多黨合作偉業的發展,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譜新篇!

(作者系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盟 工作 履職 兩岸 開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女人天堂ab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 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