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校園欺凌案,重判背后的良苦用心

2017年11月24日 15:33 | 作者:高路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時針回拔九個月,今年2月28日下午3點到晚上10點之間,對北京市西城區某職業學院的兩名女生而言,猶如經歷一場噩夢。女同學朱某伙同另外4名女被告人在學校女生宿舍樓內,采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了她們,并拍攝視頻,施虐情節令人發指。11月2日,5名犯罪時未滿18歲的被告人分別被判處一年以內的有期徒刑。

timg (1)

這起案子讓人聯想到另一起中國留學生虐待同學的案子。2015年3月,18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劉某被其他幾名中國學生凌虐長達7小時,包括扒光衣服拍照、用煙頭燙乳頭,用打火機燒頭發、強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剃掉她的頭發逼她吃掉等等。后來,翟云瑤、楊雨涵、章鑫磊分別被判13年、10年和6年監禁。

兩起案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起因之小而行為卻相當之惡劣。北京的這起案子僅僅是因為其中一名被告那天心情不爽,就無故拿別人泄憤。而發生在美國的那起案子,起因竟然是男女戀愛關系引發的爭風吃醋。起因與行為的嚴重不對稱說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識,對后果的嚴重性也缺乏認識。這也是校園欺凌案普遍存在的現象,司法從重判決是在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也是在引導規范社會行為,避免更多的未成年人從不痛不癢的處罰中讀到錯誤的信號。

校園欺凌案因為發生在未成年人之間,常常伴隨著嚴重的精神傷害,如果簡單地以肉體上受的傷害來量刑,是不夠的,也是不公平的。北京的這幾位女生給兩位同學最終造成的肉體傷害并不嚴重,司法鑒定的結果只是輕微傷,但精神傷害要重得多,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直到現在仍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司法判決需要體現出這種傷害的嚴重性。

主審法官特別希望,受害人和施害人都能理解法律的良苦用心,明白一場公正的判決對于受害人開始新的生活,施害者吸取教訓的重要性。但案件審判以后,有記者注意到,其中有1位女生走出審判庭之后,哼著小曲就走了。這個細節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判決在威懾作用上仍然有限。

幾位施害女生被判一年以內的有期徒刑,固然有未成年人的從輕因素,也有法律本身條文不夠清晰的因素。判決引用的尋釁滋事罪,定罪門檻雖然不高,但重判的空間很小。它的定罪內容也遠遠不能涵蓋被害者受到的傷害。在北京的這起案子中,朱某等限制被害者的人身自由長達7個小時,用拍攝視頻并傳播視頻的方式污辱了受害者的人格,一個尋釁滋事罪顯然不足以概括她們的惡,也不足以定她們的罪。

應該看到,發生在美國的那起案子之所以刑期較重,既有兩國法律制度不一樣的原因,也是因為綁架罪、侮辱罪等數罪并罰,如果不是因為有訴辯交易制度,甚至可能被罰無期徒刑。這種從重處罰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校園 欺凌 案子 重判 良苦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激情熟女久久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无线码 | 日韩制服丝袜片中文字幕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n∨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