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無證幼兒園“擇優轉正”值得一試
近日,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通知,各區教育部門要聯合鄉鎮、街道,對現有無證幼兒園進行排查,對條件較好的無證幼兒園給予支持和幫助,創設條件使其符合社區辦園要求,采取“擇優轉正”措施。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幼兒“入園難”逐漸成為很多城市的普遍性難題,與此同時,部分民辦幼兒園暴露出長期“無證經營”。如何管理自然陷入兩難:默認辦學,不僅違法違規,還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和管理紕漏;嚴管取締,將導致不少幼兒無學可上。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關不掉,不如調整政策,變“堵”為“疏”。
從問題出發,實行無證幼兒園“擇優轉正”值得一試。首先,“擇優”在提高隱形標準。擇優就是要選擇在百姓中口碑好的,著實對社區幼兒的成長有所助益的幼兒園。這和以往的材料評選、資質評選不同,其更傾向于由實際情況決定,要靠事實說話。參照以往報道,一些幼兒園即便有證,也存在一些虐待幼兒等問題。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社會成員的反饋和監管乏力?!坝仓笜恕辈蝗缋习傩盏摹昂每诒?。反過來看,如果能被“擇優”,也說明管理者有“法子”。幼兒教育質量高,實際作用自不必言。
其次,“轉正”在變相降低門檻。我國的幼兒園、托兒所的合格標準,強調規模、師資力量、設施等,條件比較高。這也是一些民辦幼兒園難以通過審批的根本原因。這卻回避不了,在人口居住較為密集的小區,就有一所小型幼兒園的實際需求。正如報道中提到,海淀區多地存在類似40多人,8、9個教師的幼兒園。顯然,這一規模達不到《北京市舉辦小規模幼兒園暫行規定》中的相關標準??扇绻鶕袌鰻顩r就降低標準,放松準入門檻,就不乏渾水摸魚者。從這一點出發,“擇優轉正”不僅能夠讓“奮斗者”看到希望,也可以讓“投機者”望而卻步。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對于幼兒教育而言,市場空間大,社會力量的注入必然更多,在“支持”的基礎上需要的“規范”也就越多。以往,人們習慣將“規范”理解為矯正小錯、淘汰大錯,具有被動性。而“擇優轉正”符合市場環境下優勝劣汰的規則,可以“規范”辦園者的思路和自我約束力,具有主動性。
此外,無證幼兒園“擇優轉正”是將選擇權交給了市場,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能“大撒把”,必須跟進更多的配套措施,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還需加大,對于不思進取,嚴重違規的幼兒園仍要該懲則懲。同時建立淘汰機制,對于民意反饋的聽取要進入滾動模式,幼兒園應該持續接受社會成員監督?!皳駜炥D正”不能一勞永逸,“變壞”則要被打回原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幼兒園 擇優轉正 無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