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人們心中。
已諾必踐,打贏脫貧攻堅戰,擁抱全面小康,已然轉換成一幅幅現實場景。
“劉書記在村里引進種植辣椒項目讓我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我每天能采摘60多斤辣椒,每斤掙8毛,我掙的錢夠我和老伴用了。現在的扶貧政策真好。”64歲村民劉愛英嘴里的“劉書記”,便是河南省政協駐村第一書記劉延志。
“王延平,54歲,患有坐骨神經痛,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兩口人,離異。翻閱該戶檔案時發現,王延平的貧困戶申請書上寫的理由是因病缺乏勞動力,但貧困戶明白卡上登記的卻是缺技術。”情況簡潔,問題清晰,30頁的扶貧日志是南陽市政協主席劉朝瑞近半個月的蹲點所獲。
“農民不缺吃苦精神,缺的是對市場的了解、栽培技術和銷售渠道。”企業家王曉積極培育引進適銷對路的新品種,以低于市場價發送給農民種植,并抽調技術骨干全程指導,主動簽訂銷售合同。周邊4個村100多戶建檔立卡的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王曉的另一個身份,是南陽市政協委員。
脫貧攻堅,人口大省的河南很“難”。河南是全國貧困人口超過500萬的6個省份之一,貧困面寬、量大、程度深,但一個個熱血滿腔、扎根實干的“政協人”,以勤勉為底色,以堅守為畫筆,賦予了這場戰役別樣的色彩。
“求合心,聚合力”
盛夏。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包屯鎮朱村崗村的近百畝辣椒喜獲豐收。
“5月份掛果,一直采摘到11月,一畝地產量估算有5000斤,能收入一萬元呢。”最為欣慰的,便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延志。引種小米椒是他在朱村崗村做成的一件實事,承載著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而今,這個夢想已展露出第一縷曙光。
扶貧攻堅,貴在變輸血為造血,關鍵是找準產業。但是到底發展什么產業,他心里沒底。劉延志帶著村干部到山東、山西多地多方考察學習,最終確定了種植山西艷紅小米椒,回來后爭取專項資金45萬元,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將32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
64歲的劉愛英,老伴兒患有滑膜炎,不能到太遠的地方打工。劉愛英告訴記者,如今摘辣椒的收入,加上低保補助,夠她和老伴花了。
群眾算的是眼前的賬,而劉延志算的是長遠的賬。“現在群眾都贊成這個項目,我們和鄭州萬邦市場簽訂協議,按每斤1.4元保底敞開收購,下一步擴大規模,將朱村崗村建成專業的小米椒種植村。”
朱村崗村是河南省政協的扶貧聯系點。扶貧接力,劉延志是第三棒。之前省政協辦公廳宣傳處長高萬順在這里駐村,爭取了35萬元資金修建了村部,協調省建設廳給朱村崗村做了整體建設規劃,并輻射帶動周圍10個村莊。
劉延志的駐村工作,省政協給予了大力支持:協調省殘聯撥付資金20萬元建設殘疾人就業基地,發放輪椅10輛;省財政廳撥付資金160萬元,用于修建村內道路。省政協秘書長王樹山先后7次到村調研慰問,幫助協調標準化衛生室建設資金20萬元,與扶溝縣政府溝通解決下水道和路燈建設問題;協調縣交通局投資300余萬元對損壞的柏油路進行重修;機關13個支部每月輪流到村,籌資和物品折合9萬余元,處以上干部56人次到村里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脫貧攻堅,省政協機關干部有一個算一個。
南陽桐柏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省政協主席葉冬松的脫貧攻堅工作聯系點。葉冬松經常走進貧困農戶家里,與他們促膝交談,了解他們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和存在的困難,通過到村、到戶、到人的“點對點”,精準“滴灌”。
商城、虞城、寧陵、社旗、平輿、鎮平、南召、臺前、欒川……省政協每位副主席對所聯系的貧困縣多次走村入戶,推動政策扶貧、項目扶貧、愛心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省政協號召全省政協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8月9日,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性協商座談會召開,葉冬松介紹,省市縣政協組織共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986次,參加委員10028人次,很好地推進了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相關問題解決。省政協協調社會力量參與扶貧,落實各類項目資金、組織捐資捐物合計1.2億元,幫助貧困戶規劃建設各類種植園40余個,帶動150多名貧困戶就業,動員省級政協委員向貧困地區捐款432萬元。
省政協還發揮專門委員會專業特長,農業委員會圍繞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貧困山區脫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圍繞精準健康扶貧,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圍繞特色主導產業扶貧,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電商產業扶貧,市級政協工作委員會圍繞深石山區移民搬遷脫貧……
記者還了解到,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以來共收到脫貧攻堅方面的提案29件,收集編報有關脫貧攻堅的社情民意信息14期,對加強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要點刊發全市,各級各部門加強學習,工作中抓好落實。”
今年6月,《關于南召縣脫貧攻堅調研督導情況的報告》擺在了市黨政主要領導面前。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分別做出如上批示。
這份報告是南陽市政協主席劉朝瑞帶隊調研的成果。“看透又說透,才是真朋友”。為了“看透”,劉朝瑞也是“蠻拼的”:在南召縣連續“蹲點”半個月,進行“解剖麻雀”式的深究細研,跑遍了所有鄉鎮和近半數貧困村,走訪貧困群眾近百戶,寫下萬余字的駐村日記。
南陽是河南省的第二大貧困地區,12個縣區中有7個是貧困縣。經過新一輪精準識別,目前仍然有153個貧困村,貧困人口46.2萬人。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南陽難度不小。
2016年,市政協就把脫貧攻堅確定為全年重點工作,圍繞扶貧攻堅開展了深入調研,并在市政協五屆十四次常委會議上就此課題進行專題議政。條條建議,直指當前工作要害。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要求政協持續跟進,開展民主監督,推進扶貧攻堅務求實效。
實施精準扶貧,落實政策是關鍵。《南陽市政協2017年專項民主監督計劃》應運而生,6月,市政協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專項監督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市政協圍繞脫貧攻堅組織開展民主監督活動30余次,向有關單位和部門提交民主監督意見百余條。
建言的同時,市政協還力促意見建議的落地。“因病致貧是第一主因”,在政協的持續呼吁下,南陽各貧困縣相繼建立了新農合、財政補助、商業保險和大病救助四級醫療報銷救助機制,對導致貧困的第一致病源來個“釜底抽薪”。資金缺乏是制約脫貧的瓶頸,市政協召集20多家金融機構面對面商量對策,促成了市縣財政設立擔保基金,銀行創新“項目和直貸”模式的誕生,得到了省政府和國務院的充分肯定。
如果說全市扶貧工作是政協的“大集體”,那么聯系點就是政協機關的“自留地”。
南召縣四棵樹鄉黃土嘴村是市政協機關的扶貧聯系點,也是縣扶貧開發重點村。村民大都居住在偏遠的三岔口河兩岸,貧困戶占到全村戶數的三分之一,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幾經討論,市政協確定了黃土嘴村整體脫貧規劃:以基礎設施改善生活條件、以產業扶貧帶動長遠發展。市政協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調動各種資源有針對性對黃土嘴村實施幫扶精準“滴灌”。
助力脫貧攻堅,政協義不容辭。這份決心,物化為一份份制度,彰顯于一次次行動——
濮陽市政協選定“發揮科技人才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專題列入市政協2017年協商工作計劃中,聯合市科協組織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深入貧困縣、鄉(鎮)、村調研,給精準扶貧插上科技翅膀;
駐馬店市政協組織民營企業舉行“百村幫百企”精準扶貧企村對接簽約儀式,240家民營企業現場簽約,通過教育、敬老、就業等不同方式對貧困戶開展精準扶貧;
永城市政協組織“助推脫貧攻堅”募捐活動,并向全體委員發出助推扶貧攻堅的倡議,市政協全體委員及機關全體干部職工積極響應,現場共募集善款9萬余元……
據葉冬松介紹,2016年以來,圍繞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健康扶貧,特色主導產業扶貧、深石山區移民搬遷脫貧等,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先后深入鄭州、洛陽等13個省轄市的32個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一批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匯聚點點星光,成就萬家燈火
在南陽南召縣鐵佛寺村,千余畝的玉蘭苗圃基地,鮮花更是開在了貧困戶心尖上。
南召縣錦天園林綠化公司董事長王曉在帶領企業成為河南省農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的同時,帶動周圍發展苗木花卉種植3萬余畝,周邊4個村100多戶建檔立卡的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農村出身的王曉深知農民致富的瓶頸所在。公司積極培育引進適銷對路的新品種,以低于市場價發送給農民種植,同步抽調技術骨干給予全程指導,并主動簽訂銷售合同。僅2017年上半年,就幫助銷售苗木8000余萬元。
王曉的另一個身份是南召163家農民合作社的總理事長,他常常鼓勵合作社要努力做大做強:“‘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不是一句虛言。產業扶貧才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
全面小康的千秋偉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政協委員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郭進定是桐柏縣政協的一名新委員,也是桐柏縣進定香菇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個夏天,除了打理好合作社的事情,做好政協交辦的“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也是郭進定履職的重點:“政協要求我們政協委員幫扶,你有多大能力用多大能力,我就幫扶了4戶。主要是給他們提供優質菌種,價格低廉一點兒。在技術方面,讓菌種廠的技術員跟蹤服務,然后回收產品,讓他們大膽去種,沒有后顧之憂。”桐柏縣十屆政協175名委員全部參與了精準扶貧結對幫扶。
積力之所舉,眾智之所為,助力脫貧攻堅,委員人人有責。作為脫貧攻堅的一支重要力量,省政協注重發揮委員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和優勢,“引導委員中的企業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動員各級政協委員共同參與,集眾智、形合力——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政協人”不茫然、不孤單,涓涓細流匯聚,脫貧路上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