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革廖家川:快速布局 扎實推進新建組織工作
快速布局 扎實推進新建組織工作
□民革重慶市委會組織處處長 廖家川
五年來,重慶民革在民革中央和中共重慶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的關心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民革中央組織工作原則和方針,以提高民革整體素質為核心,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為重點,深入開展重慶民革組織建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2012年下半年,重慶民革抓住時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范照兵同志提出“重慶統戰工作要走在全國前列”這一重大政治信號,迅速反應,制定新建組織5年戰略規劃,積極與當地黨委統戰部門協商,率先在條件成熟的區縣建立民革組織。2012年至今,相繼在忠縣、墊江縣、石柱縣、大足區、黔江區新建區縣組織5個,全市區縣組織平均以一年一個的速度增長。重慶市有38個區縣,民革重慶市委會現下轄23個區縣組織,拓寬了民革組織覆蓋范圍,增強了民革組織實力,擴大了民革組織社會影響。
組織建立后如何在當地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如何在當地建立影響,是新建民革組織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民革重慶市委會采取緊緊依托當地中共黨委、黨委統戰部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堅持高起點,新建組織主委須由“區縣現任領導班子成員”擔任;民革重慶市委會充分發揮新建組織主委作為區縣領導班子成員在當地的政治影響力、人脈關系,協調各方資源,發展高層次、高素質黨員,搭建強有力區縣組織領導班子,為新建民革組織迅速打開工作局面。重慶民革新建5個區縣組織均由現任區縣領導班子成員擔任主委,分別有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人,縣政協副主席3人。
二是堅持高標準,組織成立前須落實“定編制、定經費、定辦公場地”問題;專職人員、經費和辦公場地的配備是關系到民革組織成立后工作正常開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民革重慶市委會高度重視區縣新建組織“三定”工作,市委會主要領導親自與當地中共黨委主要負責人溝通協商,落實“三定”事宜。每個新建區縣組織,落實專職干部行政編制2名,即:專職副主委1名,專干1名;經費10萬元;辦公室1—2間。為新建民革區縣組織順利開展工作,為后續組織升格做好了必要的硬件準備。
三是堅持高素質,須有一批高素質黨外人士加入為基礎;新建組織第一批黨員具有示范作用。民革重慶市委會依靠當地中共黨委統戰部,充分利用知識分子聯誼會這一人才洼地,堅持發展高素質黨員,充分運用高素質黨員在當地的影響力,為組織后續發展打下基礎。
以成立忠縣支部為例:2012年下半年,重慶民革在重慶市教育資源、人口資源大縣忠縣布局,成立民革支部。縣政協副主席唐代文同志作為支部主委。中共縣委為民革支部配備了2個行政編制的專職工作人員、辦公場地30平米和辦公經費10萬元;支部建立之初有13名同志,縣科委主任、縣民政局副局長、縣畜牧局副局長、縣機關事務局副局長、縣環保局副局長等成為第一批黨員,時有市人大代表1人,縣人大常委1人,縣政協常委7人。支部成立以后積極開展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工作,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忠縣支部于2013年順利升格為工委。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考察調研后,稱贊為“忠縣模式”,并在全市統一戰線推廣。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中央組織部等領導分赴忠縣就忠縣民革組織建設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
繼忠縣之后,民革重慶市委會墊江縣支部、石柱縣支部、大足區支部、黔江區支部的建立均采用“忠縣模式”,全部迅速打開工作局面,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實職干部隊伍建設歸根結底只有兩條途徑:一是黨內培養推薦;二是直接發展使用。兩條途徑,一內一外,一慢一快。重慶民革采取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做法,大力推動實職干部隊伍建設。目前重慶民革在各級政府及組成部門、司法機關中有副縣處級以上實職干部71人,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涵蓋政府、司法、經濟、農業、交通、社會福利保障、法制、工業園區、鄉鎮街道等各領域的實職干部隊伍。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革 組織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