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廣東省政協持續聚焦珠三角自創區建設
廣東省政協持續聚焦珠三角自創區建設
廣東首創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科技創新券惠及企業近萬家
人民政協報記者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陳玉強
在10月11日廣東省政協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2016年,珠三角研發(R&D)投入經費支出突破1931.78億元,同比增長13.3%,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市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廣東省在全國首創了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企業研發后補助政策。至2017年7月,全省21個地市均已出臺科技創新券政策文件,全省共發放科技創新券81650萬元,惠及企業近萬家。
自2015年成立以來,珠三角國家自創區作為廣東省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帶領著“世界工廠”向創新高地躍進。其中,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的情況如何?發揮了哪些作用?財政資金的精準度怎樣?帶著這些問題,廣東省政協在去年的“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專題議政的基礎上,深耕細作,圍繞“珠三角自創區企業研發投入情況”開展調研和專題協商。
在專題協商會現場,省各民主黨派、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省政協委員代表分別就政策支持體系、財政資金投入、研發平臺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績效評價管理等提出意見建議,省地稅局、統計局、科技廳、財政廳等省直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認真回應。
大家最關注的還是企業和市場的主體作用問題。民革廣東省委會常委林秋城指出,一方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選擇作用,由社會實踐成效來衡量,真正把寶貴的資源更多投向好項目,好團隊;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企業家熟悉企業的作用,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應把企業家的意見和考慮吸納進相關部門的決策。
民建廣東省委會秘書長、省政協委員歐壯喆則建議,全面審視現有政策的有效性和實操性。他指出,目前政策落實度偏低,2016年度企業研發補助落實度為41.37%,高企稅收優惠落實度為39.38%,約六成合規企業沒有享受政策。此外,中小企業享受政策難度較大、政策實施成本過高、財政資金投入分散等問題也較為突出。
歐壯喆建議,結合廣東省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傳統優勢和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出臺向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傾斜的研發投入扶持政策;強調政策應更多惠及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要有更加靈活的政策;改變目前應繳納稅額等指標作為認定條件的做法,改為以新產品、新技術、專利等為主要的參考條件。
7月中下旬,省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分赴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市和有關省直單位,通過實地調研、會議座談、問卷調查、專家研討等方式,圍繞自創區和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自創區企業研發投入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一步深化企業研發投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展開調研,形成了《關于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研發投入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提出優化企業研發投入的制度供給、加大財政資金對企業研發資助的力度和精準度等7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省政協委員陳海佳參與了此次調研,他表示,通過調研,深刻地體會到廣東省珠三角各市領導對于狠抓實體經濟,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企業高度重視創新以及科研投入,發展后勁很足。他建議探索廣東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建設科技創新創業產業園區,形成產業的生態圈。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首先應該是投入的主體。”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并指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廣東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提高其研發投入和產出能力,對加快珠三角國家自創區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省政協的專題調研報告選題精準、成效總結客觀、問題剖析透徹、對策建議針對性強,省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吸納報告中的意見建議,認真研究落實。下一步,廣東省將加快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完善企業研發投入的制度供給、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全面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培育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努力開創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廣東省 創新 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