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美專家評點特朗普亞洲之行 三大目標各有收獲
11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菲律賓并出席在馬尼拉舉行的第12屆東亞峰會,這是他上任后首次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出訪前,白宮曾透露特朗普此次亞洲行瞄準三大目標,即強化對朝施壓、解決朝核問題,推動建設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以及通過公平互惠的貿易和經濟交往推動美國的繁榮。
多名中美專家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特朗普在上述三大目標上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新突破。
“經貿進展遠超大家認知”
特朗普此次亞洲五國行取得的最重大突破,應該是在經貿領域。
11月13日,特朗普在與東南亞和東亞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東盟峰會的間隙向媒體表示:“我們在貿易領域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遠超大家的認知。”特朗普透露,他此次亞洲之行已經創造了3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盡管未透露更多貿易細節,但特朗普表示,返回華盛頓后,白宮將于15日就貿易問題發表“重大宣布”。
特朗普此行的最大亮點,顯然是與中國簽署的2535億美元的經貿大單。這既刷新了中美經貿合作的紀錄,也創造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
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長江山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2535億美元的大單,恰恰說明中美經貿合作潛力還很大。”他進一步解釋說,中美在經濟上互補性非常強,雖然中國從一個后發國家追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經濟、金融、科技、環保、能源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可以為中國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作出很大的貢獻,雙方合作的領域非常廣闊。
美國加州杰普曼大學傳播系終身教授賈文山也向記者表示,中美達成經貿大單是一個重大的事情,“我相信特朗普回國后將會自豪地推薦和中國打交道,會說中國人以誠相待,中國人也講究貿易平衡”。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謝韜則向記者指出經貿大單帶來的新變化。他說:“以往中美經貿合作側重于‘從美國買’,這一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在美國投資’。這有顯著區別。”謝韜解釋說,從美國角度來講,中國投資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這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從中國角度看,中國資本已經開始走向美國,這是一個重要趨向。
關于中美經貿摩擦和風險,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向記者表示,中美兩個巨大的經濟體能夠在這么深、這么廣的范圍內融合在一起,出現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應該理性地理解和解決這些問題”。
賈文山教授認為,中美經貿要良性發展、互利共贏,中方未來仍應繼續在促進美國加快高科技產品出口方面尋求突破。
“印太”概念絕對不可小看
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的另一大關注點,是其新亞洲政策或“亞太戰略”,然而,特朗普談的卻是“印太”概念。11月10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講話時,特朗普在講話中至少10次提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沒有一次提及“亞太”。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的“亞太戰略”將轉變為“印太戰略”?
賈文山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印太’概念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延續,其中最主要的是與日本和印度之間的密切關系……這非常重大,絕對不可小看。”他說,“印太”是美國版的“小海上絲綢之路”,特朗普提出這一概念,“一方面為了抵擋中國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另一方面企圖取而代之”。一旦“印太”概念成型,“美日聯盟就會擴展和升級,有日本的經濟支持,有印度同盟關系的發展,再加上澳大利亞,將形成一套戰略”。賈文山指出,中國應該就美國未來的“印太”戰略提前布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印太戰略尚未成型,未來戰略的形成過程極有可能是議題驅動的。如果是議題驅動,那么特朗普的中國行是非常積極的。” 刁大明認為,當前中國更應當做好自己的事,相信中美良好的開局對于美國的新亞太(或印太)戰略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應將關注點聚焦于局部問題
盤點特朗普此番在亞太地區針對朝核問題的表態,刁大明向記者表示,經過此番亞太行,特朗普或許將更加明白,僅依靠日本或韓國難以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他應當更加認同“半島問題相對適合進入多邊解決方式的平臺”。
訪華期間,特朗普曾表示相信中美能夠一起找到解決朝鮮問題的辦法。
不過,壽慧生認為,中美兩個大國不應將關注焦點完全聚集在朝鮮核導、南海這類問題上,應當跳出這些小的范圍,在全球體系化的環境里找到新合作,取得新突破,中美的未來才更有希望。
本報北京11月14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小茹
編輯:秦云
關鍵詞:特朗普亞洲之行 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