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注重“自下而上”看歷史

2017年11月13日 09:38 | 作者:周陽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自創立以來,就處在與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斗爭之中,也正是在這種斗爭中唯物史觀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并不斷發展。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所倡導的“自下而上”的治史方法,是對唯物史觀在史學研究中的具體運用,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

所謂“自下而上”的治史方法,就是從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的立場出發,通過人民群眾的視角展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彰顯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揭示人民群眾對上層社會結構產生、變革以及對整個人類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努力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自下而上”治史方法的現實基礎、內在生命力在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而它的思想來源則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立場:馬克思、恩格斯曾反復強調,從事物質生產實踐的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自從階級產生以來……有一件事是很明顯的,無論不從事生產的社會上層發生什么變化,沒有一個生產者階級,社會就不能生存。”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自下而上”治史方法對于歷史研究的意義呢?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希爾頓認為:“如果從下往上看而不是從上往下看歷史,我們就有可能獲得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較為確切的圖景”。“自下而上”治史方法為的就是獲得歷史“較為確切的圖景”。

注重“自下而上”看歷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從底層民眾自身的視角出發去考察他們自己的生活,展現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與斗爭。正如法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勒費弗爾所指出的,“未來的歷史學家如果決定要自下而不是自上去考慮事件的話,那么應該把研究經濟、社會放在首位”。事實上,階級分析法并非從外部強加的對歷史的任意剪裁,而是人民群眾自己對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階級分化這一根本性問題的能動、自覺把握,是人民群眾對自身所處的社會地位以及所掌握的改造世界力量的清醒認識。階級分析法是“自下而上”治史方法的根本立足點和評價標準。一些史學流派雖然也宣稱他們關注底層民眾的社會意識,關注底層民眾在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的自我表達,但這卻是以犧牲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聯系為代價的:底層民眾在經濟層面的要求與主張總是被有意回避或者干脆刪除掉,社會底層僅僅是被動的存在,是被上層社會所俯視的愚氓。這種偏見從根本上說是不相信人民群眾擁有推動歷史發展的力量。

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為他們所建構的以底層民眾為主體的歷史敘述。在這種歷史敘述中,歷史發展的動力是“自下而上”產生出來的,人民群眾才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真正動力,推動著歷史發展進程,上層社會的結構與發展也不可能獨立于這個進程之外。盡管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力量是有差異的,但歷史的發展、上層社會產生與變化的動力只能是這些差異性力量的合力。需要指出的是,“自下而上”的治史方法并非就要排斥“自上而下”去觀察歷史,但這種“自上而下”不是從統治階級立場出發的精英史觀,而是關注統治階級在底層社會所留下的影響,強調從政治動態發展的角度考察作為主體的人民與階級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歷史的主體仍然是人民群眾。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對“自下而上”治史方法的堅持,決定了他們的研究必然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曾創辦了《過去與現在》雜志,就是希望能面向一般群眾、勞工群體寫作。對于他們來說,研究成果是否為勞動群眾所喜聞樂見,并不只是一個寫作形式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為誰而寫作”的問題。對于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來說,人民群眾并不只是史學家的研究對象,還是史學家進行歷史研究的動力,更是史學家進行歷史研究的目的所在,史學家的研究成果也必須經得起人民群眾的檢驗。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歷史 人民群眾 自下而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中文字幕天堂网手机版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