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感受實實在在的中國——記美國安生基金會“青年教學大使”中國行
新華社華盛頓11月9日電通訊:感受實實在在的中國——記美國安生基金會“青年教學大使”中國行
新華社記者劉晨 郭一娜
“今天,我正式22歲啦!這個生日我在中國度過。我的學生們在過去一個禮拜一直尖叫著祝我生日快樂。在這兒,我感受到了很多愛!”在9月26日的博客日記里,美國女孩希瑟·威爾遜這樣寫道。
作為美國安生基金會“安生中國年”項目下的一名“青年教學大使”,剛剛大學畢業的威爾遜8月底來到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實驗小學教英語。她將在這里度過一年的“教書生涯”,并體驗中國生活。
每周18節課,每節課35分鐘,威爾遜的課程安排并不輕松。不過,這位美國“90后”樂在其中。她用視頻記錄下中國生活的點滴:早上花20分鐘騎車到學校,警衛大叔微笑著和她打招呼;課堂上,手舞足蹈的威爾遜總能激發起孩子們的熱情,讓他們拋開羞澀,開口說英語;課間,孩子們教威爾遜講中文,從數數開始,十幾張小臉擠在鏡頭前,語音清脆。
“他們(學生)是那么有活力,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中國也和我想的不一樣。”威爾遜在電話采訪中告訴新華社記者。
給更多美國青年人一個機會,感受真實的中國,這正是安生基金會選拔“青年教學大使”的初衷,基金會執行主任斯蒂芬·史密斯(中文名施義天)日前在華盛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施義天介紹,“安生中國年”項目始于2013年,至今已資助超過500名美國大學畢業生到中國各地的中小學當外教,感受一個實實在在的中國。
施義天說,入選者來自全美各地,種族、膚色和成長環境各不相同。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美式英語,更有一手的美國文化。“我記得一個‘大使’甚至在中國高中的課外活動中開了個美式橄欖球俱樂部。”
畢業于弗吉尼亞州馬里蒙特大學的大男孩西奧多·貝里也是一名“青年教學大使”。與初來乍到的威爾遜不同,貝里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三年。他最初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松陽一中當英語老師,因為喜歡中國,申請多留了一年。今年則因為想體驗城市生活,搬到了麗水市內。
貝里在回復記者的采訪郵件里說,他喜歡自己的學生,但有時也會抱怨孩子們太鬧,和美國的高中生沒什么區別。
在中國生活的便利性讓這位在美國城市長大的小伙子頗感意外。“在這兒,有一部手機你就能做所有的事兒。”貝里說,不論是付賬還是網購,有了微信和淘寶幾乎就有了一切,這在美國可做不到。
主修神學的貝里一直對不同文化的分享與體驗感興趣。他說,除了英語,他還希望引導他的中國學生欣賞自己的文化,同時也接受外來文化,并學會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
貝里說,交流最重要,無論是玩游戲、學外語還是其他方法,“只要我們交流,那些因政治產生的迷思,因媒體導致的偏見就會消失”。
近年來,中美兩國的民間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正逐步升溫。今年9月底在美國舉行的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上,青年交流正是一大亮點。從中美青年創客中心啟動到中美中學生男籃友誼賽,再到喬治·華盛頓大學里鋒芒四射的中美青年對話,無一不顯示出兩國青年互學互鑒、相知相交的熱情。
安生基金會副主席、美籍華人張梧華對記者說,讓美國青年了解中國,也許他不會成為“親華派”,但至少會是一個“知華派”,他會向身邊的親人朋友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
貝里說,在結束中國之行后,他會回到美國繼續讀書,也會繼續關注兩國人文交流的進展。
他說,在中國的經歷,讓他真正體會到只有認可多樣性才能擁抱世界。“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這并不能把我們分開。”(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感受實實在在的中國 青年教學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