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番茄炒蛋”廣告:別以扭曲的三觀故作溫情
今天,一則“番茄炒蛋”廣告賺足了眼球:一個男生在去美國留學的第8天下午4點,打算做一盤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國朋友。然而,他既不會切番茄也不會打蛋,更不知道到底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蛋。最后選擇發微信給大洋彼岸的媽媽,問番茄炒蛋怎么做。媽媽發來指導語音,男生說聽不清,最后居然發了完整過程的視頻。廣告的最后,一句“中國和美國時差是幾個小時”讓男主忽然驚醒,原來剛才媽媽是在凌晨4點起床給他示范了番茄炒蛋。
這個廣告片宣揚的好像是溫情,仔細看,里邊卻各種三觀不正。
首先,這一盤番茄炒雞蛋的溫情,其實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失敗的基礎上。
一個此前已經經歷了學英語、選學校、辦簽證、出國門現在都已經在國外獨立生活的學生,連炒個番茄雞蛋都不會,還要靠深夜連線求助父母。這種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
再退一步,優渥的家庭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或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會炒番茄雞蛋這算不上什么缺點。問題是,這名留學生在遭遇“難題”時,不顧時差,任性地找父母求援,也表明他缺乏起碼的體諒之心。
顯然,這盤“番茄炒蛋”的導演不但沒有意識到,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反而認為這是一種理所當然。
母愛確實偉大,但一味溺愛,只能養出各種奇葩的媽寶。在這盤番茄炒蛋中,去贊美母愛的偉大、家庭的溫情,之所以讓人感到倒胃口,正是因為,抽調了午后的陽光、蒸騰的水汽、暖色的燈光、溫馨的笑容等等表象,故事的本質就是,一個巨嬰越洋向媽媽撒嬌,然后,還感動于媽媽的愛撫。
就這樣,一盤好好的番茄炒雞蛋,被導演的三觀不正給炒煳了。
而我想問的是,這則價值觀有問題的廣告,為什么會拍出來并通過了客戶的審核,為什么還感動了朋友圈?
或許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一些“上層人士”,生活本就如此——嬌慣孩子,為孩子提供一切,無微不至地關懷,縱然其遠隔重洋,還要讓他感受到子宮般的溫暖。
在這種油膩的溫情之中,很多人恰恰忘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番茄 廣告 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