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非醫生也可辦診所”需要寬進嚴管
在鼓勵社會辦醫方面,深圳又一次有了新突破。11月1日,《深圳市診所設置標準(試行)》正式實施,該《標準》最大的亮點是有兩大突破,一是在全國首次突破診所只能由醫生本人申辦的規定,不是醫生也可辦診所;二是在診療科目上,也在全國首次突破診所只能設置一個診療科目的規定,診所診療科目可設置1至4個。(11月1日《南方日報》)
什么人才能開診所?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此前各地執行的基本條件是,需具備醫師以上職稱、在醫療機構連續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等。盡管鼓勵社會辦醫、鼓勵醫生開診所等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始終都沒有突破診所只能由醫生本人申辦的規定。這雖然有利于加強對私人診所的管理,促進私人診所健康發展,但在醫療資源緊缺的當下,也不利于社會辦醫的能量充分釋放。
而深圳在全國率先“嘗螃蟹”,放寬了對診所舉辦人的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均可申辦診所”,這一政策創新,無論對于醫療專業人士還是創業投資者,都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對不少醫生來說,雖然開診所的政策放開了,但他們要實現開診所的愿望并不容易,只要他們還是公立醫院的單位人,要想多點執業或者開診所,醫院都會不樂意,明面上可能支持,暗地里卻以增加工作量、擱置職稱晉升等方式,限制醫生在業余“單干”。所以這幾年,社會上興起的醫生所開辦的診所并不多,可供醫生多點執業的診所也不多。一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均可申辦診所”,社會辦診所才會真正涌現,醫生也就有更多的執業機會。
對創業投資者而言,不是醫生也可辦診所,則意味著可以名正言順地爭食醫療大蛋糕。囿于此前診所只能由醫生本人申辦,一些被創業夢想激蕩的公立醫院骨干醫生在社會資本的裹挾下,走出溫暖的體制參與創業。另有一些社會力量也被醫療蛋糕誘惑,走上旁門左道,不是醫生就向他人租借執業醫師證行醫,沒有診所,則向合法醫療機構“承包”一個科室開診。相信在深圳,這類非法行醫會大為減少,因為非醫生也可辦診所了,何必再鋌而走險?
不是醫生也可以辦診所,對老百姓當然也有利好。一方面,身邊的診所多了,有全科的,也有心內科、神經內科等專科診所,則可以滿足市民多樣性的就醫需求。另一方面,在“看病貴”的現狀下,社會辦診所真正發展起來,市場競爭就會比較充分,診所經營者就會想方設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服務價格,以吸引患者。
診所舉辦門檻被突破、診所設置標準被放寬之后,面臨的難題便是如何監管眾多的診所。深圳將建立長效醫療監管機制,包括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醫師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醫療機構負責人約談制、通報公示制、全面巡查制、校驗現場審查制、退出機制、扶持引導機制等,與此同時,還將建立信息公示宣傳機制,引進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培育一批名診所,等等。措施有了,就看能否嚴格執行了。總之,診所“寬進”之后更要“嚴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診所 醫生 醫療 寬進 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