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焐熱“臨終關懷”,提升民生溫度
無論是探索多樣化的養老模式,還是完善臨終關懷,目的都是讓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尊嚴與社會的溫暖。而下大力氣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更為艱巨的改革任務,也是更普惠的民生工程。
據10月30日《新京報》報道,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臨終關懷醫院發現,“一床難求”現象仍十分突出,不少老人在等待床位過程中去世,而且在臨終關懷醫院“滿床”的背后,多家臨終關懷醫院對接收對象、服務內容等沒有明確統一標準,一些臨終關懷床位成為養老床位,一些醫院虧損嚴重。
臨終關懷也稱作安寧療護,指對瀕臨死亡的老年患者給予親切的撫慰、良好的照顧和盡可能的幫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的臨終關懷醫院于1967年在英國誕生,在我國也已有30年的歷史。如今,多個省份已設立臨終關懷醫院或在醫院內設置臨終關懷病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并接納這種方式,公眾對減少患者痛苦、注重生命質量逐漸形成共識,臨終關懷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可以說是一種難得的進步。
盡管如此,臨終關懷醫院或病房在當下很多地方依舊是一種稀缺資源,其在分配和使用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在資金、建制、監管方面及時干預,更需要公益組織和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公益慈善組織、志愿服務團隊等都可以成為臨終關懷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在當下大力推進的社會養老體系建設中,臨終關懷可以說是老齡事業的“最后一公里”,盡管它相對小眾,并非人人都有機會接受,但卻是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更進一步說,老齡事業的發展、養老體系的建設,不僅是要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更要讓老年人平等、公平地享受到應有的養老服務。當下,無論是探索多樣化的養老模式,還是完善臨終關懷,目的都是讓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尊嚴與社會的溫暖。
如果說臨終關懷及其背后的養老體系,只是公眾感受社會溫度的一個切口,那么包括醫療保障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無疑傳遞給公眾更多的民生溫度。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醫改初見成效,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更多的藥品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名錄,醫保異地結算逐步推進……從某種意義上說,下大力氣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更為艱巨的改革任務,也是更普惠的民生工程。
眼下,養老、醫療領域取得的改革成效有目共睹,其中不少做法為建成更廣泛、更令群眾滿意的民生保障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而現實中的新問題則時刻提醒我們改革沒有休止符,未來任重道遠。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民生、社保體系的完善和成熟。從公眾需求出發,從現實問題入手,將改革穩步推進、步步為營,讓更多百姓感受“被善待、被尊重、被重視、被呵護”,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這應該成為各方的共識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矢志改革、提升民眾獲得感的題中之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臨終關懷 民生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