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強化公仆意識,樹立公共意識

2017年11月01日 14:57 | 作者:張洋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如今,人們買房,除了關心房價、房屋質量,總會習慣性地問一句:“小區配套怎么樣?”相應地,一個新小區的啟用,除了有新住戶,總會有社區警務室、衛生服務站的進駐……群眾關心的和政府所做的,都是一件事——社會治理。

近些年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脫貧,經歷著人數最多、最為頻繁的人口流動,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百姓需求日益多元復雜。治理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必須要有統籌全局的頂層設計,善于在千頭萬緒中抓住重點;必須要有“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治理體系,著力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必須要有“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的使命擔當,堅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十九大報告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全面系統的部署,“人民”二字貫穿始終,這給我們帶來一個深刻啟示:社會治理,必須要有“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乃至脫貧攻堅、公共安全……每一項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這決定著社會治理的本質是群眾工作,一切社會治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治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的工作,再創新的治理舉措,再先進的科技應用,其本質也都是為人民謀福祉,唯不忘初心,才能得始終。各級政府部門應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在制定民生政策、推進社會治理時,不僅搞清楚“做什么”,更要想明白“為了誰”,不僅要列清單、作報表,盤點“公共資源賬”,更要深入群眾、問需于民,梳理“民生需求賬”,力求兩者無縫銜接、精準匹配,通過公共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解決實際困難。

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履職盡責,更離不開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50多年前,“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成為一個膾炙人口的典范。50多年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機制不斷走向成熟。前不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偶聞“劉姥姥溫馨小屋”,這位年逾七十的退休老師表示:“外來務工人員幫我們搞建設,我就想著給他們的孩子送點溫暖。”普通群眾的質樸話語,帶來的是感動和美好,社會治理呼喚更多這樣的“公共意識”,亟須激發更大的社會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迫切、更強烈。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以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治理指向,也以最廣大人民為治理主體,既樹立更多的“公仆意識”,也培育更多的“公共意識”,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十九大報告所描繪的“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美麗圖景就一定能成為現實。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治理 意識 樹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在线观看h网址免费入口 | 五月天综合缴情好婷婷网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