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要讓家長群的紛爭影響孩子成長
最近,一位家長因在家長群質疑老師收禮,不公正地將身材矮小的兒子常年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孰是孰非引網友爭議。有人認為,身材矮小常年坐最后一排,對孩子而言不公平;也有人認為,家長發言影響班級融洽和老師威信。
因雙發各執一詞,這件事孰對孰錯我們暫且不論,我想說的是這個事情中家長群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隨著互聯網社交軟件的普及,特別是qq、微信群為家長和老師、學校的溝通提供了新型的便捷平臺。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交流學生的學習成績,分享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溝通聯系,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現在家長群矛盾不斷,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老師之間,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矛盾都會或多或少地體現在家長群里。就如這件事中,家長在家長群里質疑老師,老師將該家長踢出群,就是老師與家長矛盾的體現。家長都被踢出群了,那家長還怎么和老師溝通學生的學習問題,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已經波及了孩子的利益,這不是背離家長群建立的初衷了嗎?
家長群背后的紛爭給家長與老師雙方都帶來了壓力,這也是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學校與家庭關系失衡的一種體現。通常老師在群里發布一條信息后,家長你爭我趕地秒回“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生怕落后一秒,就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家長過度熱情,家長累,老師也累。在家長群的關系等級里,老師仿佛處于最高等級。老師發布一條通知,家長爭先恐后地回復,搶著在老師面前表現,要是老師回復了別人沒有回復自己,家長心里就會惴惴不安,是不是自己哪里惹老師不高興了。家長要是對老師提出質疑,冒犯了老師的威信,老師就有權將該家長踢出群。
我們不能放任這種失衡,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群應該進行規范管理,老師在群里的權威也應該受到制約。踢不踢人不能只由一人決定,家長們也有權參與群的管理。在建群之初,老師和家長就應該達成共識,確保發言的尺度和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家長群的功能——一切為了孩子。
家長群再怎么便捷高效,它也只是一個虛擬的網絡平臺,除了家校關系失衡,它還可能帶來許多我們無法預料的問題。網絡溝通永遠也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交流,要是那位家長能夠去學校找老師好好地聊一下孩子座位的問題,而不是直接發到群里,我想矛盾也不會迅速激化。所以說,家長群只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輔助手段,為了孩子的發展,老師與家長更需要面對面的有效交流。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老師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