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未來的五年,中國改革如何發力?經濟向何處去?社會生活又將發生哪些變化?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版圖中會發生哪些變化?
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特別采訪了多位經濟學家。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未來五年是中國經濟轉型到轉型成功的過渡階段,前半段處于深度轉型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后半段轉型會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中國經濟總量穩步增加,全要素生產力進一步提高。
但仍要警惕風險,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是現在之所以能保持韌性和穩中求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未來還將審慎地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優化結構,同時要保持警惕,保持市場韌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要從以速度、規模為主導的發展方式轉變成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新模式,經濟結構將更加合理、均衡。
需求方面,消費、投資、出口需求會更加均衡,國內需求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消費需求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形成高質量的供給體系來滿足需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未來的發展潛力將在距離滿足人民需求還存在較大距離的產業和領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
從供給側角度看,未來五年中國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會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服務質量均不斷提高,而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的比重會逐漸下降。
從需求側角度看,消費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增強,投資的拉動作用會得到結構性調整,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而凈出口這架馬車的作用還將依然保持。
在此過程中,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廣、中國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會成為新一輪高附加值服務業、高附加值制造業集聚的區域,從而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創新極。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原所長陳鳳英:
未來5-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國際政經格局也將迎來大調整與大變革,由量變向量變與質變并舉轉移,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量質并重,需要中國站在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和全球視野,以世界眼光提出全球治理大戰略、大思路。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既要建設自貿區網絡,又通過1+3+7自貿試驗區網絡主動擴大開放,同時還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全球治理的手段不斷地豐富,力度不斷地增加,因此未來我們外貿出口所創造的機會越來越多。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十九大后,伴隨著中國經濟獲得新的發展動能,中國經濟的結構將會進一步優化。
從供給側發力,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存在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創新驅動特征將會越來越顯著。未來,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會因此而提升,這也構成中國邁向貿易強國階段的基礎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
未來五年,中國最具潛力的區域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特別是深莞和滬杭甬等城市;新動能將主要來自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新經濟的發展。
此外,經濟結構的優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行企業多年來在轉型升級方面的堅持和努力。希望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國有企業轉變經營機制,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維持目前的增長勢頭,那么5年后,中國的人均GDP按現在的匯率算會達到一萬美元以上,中國離發達國家的水平會大大邁進一步。
但是,中國要想維持這樣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切實提高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尤其是中國接下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是高端服務業,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軟環境,這就需要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
在未來五年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征程中,中國經濟將從發展數量和效益提高向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
一方面,立足生產和生活消費升級的需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另一方面,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珠三角和成渝5大城市群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區域經濟國際化提速。
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投入對于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繼續依賴這些要素投入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接下里的五年里,尋求增長新動能至關重要。
我認為最重要的新動能就是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而不斷改進和優化我國目前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讓更多的制度紅利得以更加充分的發揮,包括使市場機制更加充分地發揮作用,改革與完善土地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我國的金融制度等。
北京師范大學金磚國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國內進一步深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實現經濟發展從投資和出口雙引擎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全面牽引的轉型。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實現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會平穩實現,新興業態推動中國經濟結構更合理布局、更健康發展、更均衡增長,也極大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
中國經濟將在未來五年更具活力,在不斷實現創新中培養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領域,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業將是未來五年期間最具潛力的行業領域。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彭支偉: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提高增長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產業結構方面,未來五年中國的服務業比重和將進一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會進一步增強。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推進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行業將蓬勃發展,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的轉變將支持中國在新興行業的發展競爭中贏得先機。
上述轉變將進一步夯實中國的實體經濟基礎,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逐漸減弱,為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提供良好的支撐。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
未來五年,中國將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全面小康,并開始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征程。到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將確定超過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將確定超過一萬美元。
但更重要的是從速度增長轉化為有質量的增長。其核心是兩方面:第一,大大提高生產率,即向高端、高附加值轉型;第二,惠及全體人民的增長,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明顯縮小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全部消滅貧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
未來五年,中國工業結構中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將下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比重將提高;
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將深度融合,工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將提高;
工業領域的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將更加活躍,產品質量水平將不斷提高。工業將更加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高端化,持續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在更多產品和產業領域成為世界的并跑者和領跑者。
經濟學家宋清輝:
未來五年,隨著中國改革步伐逐漸擴大,勢必會涵蓋更多的經濟領域,中國經濟無疑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動力。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總量將繼續穩步提升,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預計將超過40%,進出口貿易占全球比重也將從當前14%左右升至20%左右,成為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此外,人民幣有望成為區域錨貨幣,將位列國際前五大支付貨幣,國際支付份額有望達到5%,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也將翻番,并將成為重要的國際投融資和計價結算貨幣。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
十九大之后的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企穩,增長質量將顯著提升。中國經濟值得期待關鍵改革有綜合財稅體制、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和構建多層次平衡發展的金融體系等。
中國人均GDP將超過一萬億美元,經濟總規模將接近全球第一,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將超過日本和英鎊,與美元和歐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對外貿易與投資呈現雙向、平衡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
未來五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各個指標會達到類似小康的狀態,小康就意味著住房的面積更大、房價更穩了。
可以設想一下,后續購房之前或有一些大數據平臺搜集住房需求信息,而買房以后可能就是直接全裝修甚至精裝修,完全可以達到現在類似買車的效果,大概就是交付房款以后10天內可以直接入住,這樣的順暢應該是住房領域美好生活需求的體現。
另外租賃市場的發展也會帶來類似的效果,租房可落戶會刺激更多人采取租房的方式生活。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
未來五年,電子商務領域會出現比較大的發展。
第一,移動電商比例預計持續走高;第二,農村電商比例會越來越大;第三,新零售遍地開花,成為零售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契機。第四,電商業態更加百花齊放,消費品網購電商,生活服務類、工業品大宗商品電商、批發類電商,將成為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采訪:孫秋霞、張文嬌、張文暉、馮玲玲)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國 經濟 未來 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