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新聞 大會新聞
扎根社會為人民唱好戲 ——訪十九大代表、福建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副主任陳娟娟
在福建代表團的41名黨代表中,看上去年輕漂亮的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副主任陳娟娟是位有著17年黨齡的老黨員了。不僅如此,她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和福建省政協委員。
“這五年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黨治國理政新觀點新思路帶來的巨大變化。”在19日的討論發言中,陳娟娟說,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政協委員,扎根社會、做好藝術傳承與研究工作,為人民唱好戲是她繼續努力的方向。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到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陳娟娟理解,其中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弘揚。對她來說,回去要做的便是多出新戲、多帶新人,通過優秀的作品來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
高甲戲是閩南地區觀眾最多的地方戲曲劇種,在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的華僑中也頗受歡迎,并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高甲戲傳承中心創作了不少革命戰爭時期的戲曲節目。這次黨代會上,陳娟娟很樂于向代表和媒體介紹她與團隊的新作:為了弘揚薪火相傳的井岡山精神,他們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搬上高甲戲舞臺。2016年6月,在福建省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戲曲晚會上,高甲戲《杜鵑山》一唱成名。在崢嶸歲月里,革命先驅不平凡的經歷感動了在場不同年齡的觀眾。
一些年輕黨員常有這樣的困惑:自己不在重要崗位,又沒掌握多少資源,普通黨員究竟該怎樣發揮作用?陳娟娟告訴記者,她就是一名普通黨員,很慶幸自己從事的文藝工作一直是圍繞人民群眾的,“在單位和同事們融在一起,教學時和學生們融在一起,演出結束后和觀眾融在一起。”陳娟娟是名人,但也是一個令人沒有距離感的人,談藝術、談理想、談信仰、談生活……她說,作為黨員,自己要帶領群眾、做好表率。作為政協委員,更要親近群眾、團結群眾,“遇事多商量多溝通”,在工作中以德為先,創作正能量的作品,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為高甲戲走出去創造了便利條件。“‘一帶一路’很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離不開文化交流。”陳娟娟期待十九大后隨著“一帶一路”的新發展,高甲戲將有機會走向更高、更廣闊的國際文化交流舞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十九大代表 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