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胡曙光:善謀善為喜迎黨的十九大
——聯系實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通篇貫穿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深刻闡述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為開好黨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理論基礎。我們一定要全面領會和準確把握講話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將貫徹講話精神與認真落實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政協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論斷、新觀點、新表述有機結合,把握時代脈搏,發揮政協優勢,把政協工作放到黨委政府工作全局中謀劃和推進,以時不我待的情感善謀善為,以拼搏超越的姿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在強化政治引領中講好政協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做好新時期的人民政協工作,首要任務就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政協工作的政治自覺,強化政治站位。
政協人履職盡責,首要的就是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保持政治定力、堅定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引領,要把政治引領貫穿到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履行職能全過程,在政治協商中堅定政治定力,在民主監督中搭好履職平臺,在建言獻策中既發揚民主又堅持底線,確保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更加堅定地維護核心服務中心,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與黨中央和省市委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緊緊圍繞中心和大局的目標任務履職盡責。要更加自覺地高舉旗幟增強自信,全面領會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切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鞏固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要更加主動地增進團結凝聚力量,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大團結大聯合優勢,加強與各黨派團體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不斷擴大團結面、增進共識度;廣泛聯系海內外各界人士,發揮引資引智平臺作用,吸引更多資金、技術、人才向武漢匯聚,為走好當代武漢人的新長征路尋求最大公約數、匯聚最大正能量、畫出最大同心圓,講出最動人的“政協故事”。
在服務大局中寫好政協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就要真協商。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善于協商議政謀大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中的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問題,更加靈活、更為經常地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集合眾智建睿智之言、獻有識之策、謀務實之招,使政協的“金點子”真正成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規劃建設長江新城的構想,市政協集中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力量,提出關于加快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建議案,并把規劃建設長江新城作為市委交辦的重大協商課題,列入年度協商計劃。市政協深入實地、深入基層,走訪十三區,實地察看武漢長江兩岸的山山水水。邀請知名專家召開高層論壇,從優化武漢城市空間布局和新城功能定位、規劃理念及原則等方面,縱論科學確定新城選址;從區域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規律方面提出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的經濟形態和產業布局;從延續武漢文脈、彰顯濱江濱水特色方面,建言打造文化強市。集中全市智慧和力量,提出建設長江新城選址的意見建議,受到市委的肯定和采納。關于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協商履職,是市政協深入調研、廣集智慧、凝聚共識和力量服務中心大局的一個縮影。
黨委政府處于經濟主戰場,任務重壓力大,對于有些思考性的問題、分析性的問題、調研性的問題、集合各種力量的問題,特別是解決各種矛盾的協調工作,政協有力量、有條件、有能力去做,要勇于擔當。可以充分利用政協專家、學者和名人名家聚集的優勢作用,為重大決策的實施、重大項目規劃建設、重大民生事項的改善精準施策,提建議、出對策。政協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履職原則變成工作實踐,就是以政協界別民意為底色,以政協委員聰慧卓見為線條,以融合社會專家智庫力量為“點睛”,繪就服務發展融入中心的“政協篇章”。
在民主監督中擦亮政協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學習貫徹中央精神,推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促進群眾實踐問題的解決是我們的政治責任。
武漢市政協積極爭取黨委加強對政協民主監督工作領導,把“重點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任務納入市委常委會議研究的重要議題;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納入政協工作的重要內容,推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并注重從武漢改革發展穩定最突出的障礙、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最難的領域、市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進行監督。比如,聚焦群眾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大規模專項督查。將群眾反映強烈的基層干部作風建設等“十個突出問題”作為民主監督的重點,成立專項督查組,開展明察暗訪,推動責任單位及時解決群眾關切的重難點問題,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聚焦重大建設項目開展高層次視察監督。政協主席會議每年堅持選定2-3個城市重大項目開展重點視察,協助市委市政府推動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落實。聚焦生態宜居難點開展多種履職融合式監督。將民主監督與政治協商、參政議政職能發揮有機結合,每年選擇一個生態主題,提出一件建議案、一批提案,開展調研、視察和協商,對建議案、重點提案辦理進行滿意度測評,助推了綠道建設、大氣污染防治、中心城區湖泊截污治污工作。聚焦履職創新探索建立政協媒體監督平臺。與武漢電視臺聯辦《政協論壇》電視欄目,每周播出一期,至今堅持了19年,共錄播900多期,有3000多人次政協委員、黨派成員擔任訪談嘉賓。在推進基層政協民主監督工作過程中,武漢市政協在堅持中完善、在開拓中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實效明顯、群眾稱道的“政協品牌”。
在履職為民中塑造政協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點,要求“協商于民、協商為民”。政協人必須深植愛民憂民利民情懷,自覺踐行履職為民宗旨,努力到群眾中刷新存在感,為黨的十九大召開營造良好環境。
武漢市政協開展“三走訪”,接好地氣知民情。開展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走訪委員、政協委員走訪界別群眾、政協機關干部走訪社區百姓活動,深入基層、貼近百姓,“零距離”感受群眾心聲、“面對面”傾聽群眾心愿、“心連心”體會群眾疾苦,當好群眾的“代言人”,讓大家真切地感到政協就在自己身邊,委員就在大家中間。
推動“三常態”,架好橋梁紓民怨。推動政協調查研究、視察考察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常態化,著力暢通聯系群眾新渠道、創新群眾工作新方法,針對群眾思想認識上的困惑點、利益沖突上的交織點、現實矛盾的多發點,多做政策宣傳、釋疑解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發揮好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組織“三參與”,俯身躬行解民憂。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攻堅戰,處級以上干部一對一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積極參與下基層走訪和積案化解工作,政協領導包案化解積案,不定期下基層走訪收集民情民意,督促相關部門更加關注民生疾苦、更加主動化解民憂。積極參與“千局千企”和“雙萬雙聯”活動,機關局級干部每人聯系一家大中企業,定期走訪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機關處級以下干部每人聯系一家小微企業和一個社區困難群眾,做到“有事隨時到,無事不打擾”。
政協機關全員參與、多角度促進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效解決,使改革發展的成果和“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眾,在增強群眾獲得感、擴大群眾幸福面、提升群眾滿意度過程中塑造了“政協身影”。
(作者系武漢市政協主席)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政協 群眾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