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奮力推進國防動員事業再創新輝煌
國防動員,是將國防潛力轉化為國防實力的橋梁,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國防動員建設的成效,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事關未來戰爭勝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動員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始終用習主席關于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統一思想和行動,著眼有效履行職能使命,堅持與時俱進,加強宏觀統籌,突出建設重點,狠抓工作落實,國防動員各項事業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邁上了新臺階,實現了新突破。
加快創新發展 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
2016年,是國防動員系統值得銘記的一年。元旦剛過,伴隨著改革強軍的偉大號角,軍委國防動員部正式組建。
2017年,隨著全軍調整組建軍兵種部隊和省軍區系統等84個軍級單位,國防動員系統的各項改革舉措逐步落地。
“這是國防動員體制機制的重構重塑,是歷史性突破。”軍委國防動員部主要領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習主席親自決策成立軍委國防動員部,明確提出組織指導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領導管理省軍區等職能使命,并對省軍區職能作出重大調整,明確省軍區系統主要承擔的職能任務,是對新形勢下國防動員職能任務的科學定位,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在國防動員領域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動員系統堅決貫徹習主席戰略意圖,發揮自身善于聚沙為塔、攥指為拳的傳統優勢,在機構合并、職能融合的改革大潮中轉變觀念、積極籌劃,國防動員事業發生了可喜變化。
變化之一:規劃設計更加清晰。結合制定國防動員建設“十三五”規劃,研究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國防動員建設的基本原則、重大任務項目、重要保障措施,論證提出了2025年國防動員長期任務及核心動員能力指標。各戰略方向、各動員領域、各省(區、市)也分層次制定了各類規劃計劃。
變化之二:建設模式加快轉型。著眼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深刻變化,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深入研究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特點要求,大力推動國防動員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轉變、由保障陸軍作戰為主向保障軍兵種聯合作戰轉變、由對應建設向互補建設轉變、由粗放動員向精確動員轉變,努力構建以保障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核心,平時應急、戰時應戰相統一的新型動員準備體系。
變化之三:動員領域不斷拓展。堅持信息主導,加大支援保障軍兵種作戰動員準備力度,加強信息支援、電磁頻譜、氣象水文、測繪導航、醫療救護、高新技術裝備維修等新質動員力量建設,積極探索向多領域拓展,提高科技參戰、科技支前能力,引領國防動員向更高層次發展。
勇于直面問題 不斷破解“不夠適應”矛盾問題
兵員征集,是國防動員系統的主業之一,也是近年來頗具挑戰的一項工作。
為有效破解“當兵冷、征兵難”問題,2016年,也是軍委國防動員部成立的第一年,該部就聯合中宣部、教育部、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軍地多個部門,以國防部征兵辦公室名義,聯合下發了12份命令、通知或文件,出臺多項激勵措施,嚴密組織實施,強勢推進落實,當年大學生士兵比例、黨團員比例大幅度提升,新兵整體質量明顯好于往年,全國征兵形勢呈現平穩向好的良好態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建設模式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夠適應,運行機制與現代管理要求不夠適應,保障能力與打贏現代戰爭需求不夠適應等矛盾問題,像破解“當兵冷、征兵難”的問題一樣,國防動員系統直面問題挑戰,勇于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為不斷拓展深化軍事斗爭動員準備,提升遂行多樣化任務動員能力,軍委國防動員部抽調精干力量,先后赴11個省(區、市)開展動員準備專題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摸清了工作現狀,查找出一系列短板弱項,并研究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拓展深化動員準備的對策措施。
為適應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要求,構建上下貫通、軍地銜接、順暢高效的國防動員運行機制,軍委國防動員部指導江蘇、廣東、福建、湖南等省軍區,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在構建戰時動員組織指揮機制、動員需求提報對接工作機制、建立完善動員準備檢驗評估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為發揮國防動員系統“橋梁紐帶”作用和“融合平臺”優勢,在重大項目建設、重要產品研發中貫徹國防要求、賦予動員功能,軍委國防動員部組織指導軍地有關單位開展軍民融合系列重大課題攻關,從體制機制、政策制度和重點領域等方面研究提出對策建議。
堅持從點滴做起 國防動員基礎建設成效明顯
這是9月里普通的兩天,從中卻可見國防動員正日益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全民心中。
16日,第17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廣西軍區協調南寧鐵路局、機場、汽車站等多家單位,在高鐵動車、飛機、長途汽車上發放數十萬份宣傳手冊;吉林省組織全國全軍重大典型、高校優秀軍事理論教師、優秀官兵代表等60余人,組成“國防教育宣講團”巡回開展國防教育宣講……各具特色、形式豐富的國防教育主題活動在全國各地興起。
18日,“九一八”紀念日,北京、河南、遼寧等地防空警報驟然響起,學校、社區、商場、機關等展開緊急疏散演練,戰時防空知識、人員防護技能等在全社會得到普及。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國防動員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無論是人民武裝動員、國民經濟動員,還是人民防空、交通戰備、國防教育等,每項建設涉及軍地建設的許多行業、領域,都需要搞好基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動員系統堅持從點滴做起,從基礎建設抓起,成效明顯。
在萬里邊疆海疆筑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據了解,目前已建成邊海防執勤道路3萬多公里,執勤碼頭、直升機停機坪、瞭望塔數百座,邊境鐵絲網近萬公里,執勤房、標志牌數千座;我國北部邊疆大部分地段的執勤道路、鐵絲網實現貫通,西南部邊疆的重要地段修通了巡邏路,重點口岸、通道和多數人員活動密集地區修建了監控與攔阻設施。我國已形成以提高信息化管邊控海能力為核心,以邊海防戰備執勤與執法監管需求為牽引,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相協調,加強統籌規劃、突出建設重點,成體系成規模的整體建設格局。
在各城市主要目標鑄就護國護民的堅固盾牌。全國人防系統牢固樹立體系對抗和信息主導防護的新理念,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提高人防信息化水平為目標,大力加強指揮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和新型指揮場所建設,不斷加大防護工程信息化改造力度,基于信息系統的空中、地面、地下多位一體的綜合防護體系初步形成。
在全社會推動形成愛國擁軍、崇軍尚武的良好風尚。堅持以領導干部和青少年學生為重點,不斷豐富拓展教育內容,改進創新方法手段,廣泛組織開展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全民國防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的國防觀念不斷增強,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全國3000多所黨校和行政學院開設國防教育課程、2萬多所中小學開展少校軍校活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當前,國防動員系統正處在改革轉型的新階段,國防動員所面臨的時代條件、使命任務、主體對象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一代“國動人”誓言,要直面挑戰,圍繞履行新的職能使命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推進國防動員事業再創輝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動員 國防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