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貧困群眾共享信息化服務
據報道,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近兩年中央財政和企業投資超過400億元,支持13萬個行政村開展寬帶網絡建設,帶動了農村電商等各類網絡應用,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公共服務均等化,助力脫貧。下一步,將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98%行政村通光纖、90%貧困村通寬帶的目標。
近些年,我國農村電商發展迅猛,逐漸成為電商巨頭投資的“新藍海”。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7290億元,同比增長38.1%,高出城市5.6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同比增長51.9%,高出東部地區增速21個百分點。這表明,目前農村電商確實具有后發優勢,有望成為貧困地區實現彎道超車的合適路徑。然而,受制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程度,當下我國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存在差距。因此,亟待進一步實現網絡提速,為貧困地區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
打通農村信息通道“最后一公里”,不僅關乎社會公平正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而且也關系到農村與外部世界的連接,且后者往往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信息化浪潮之下,產業組織、行業分工、利潤分配等發生了很大變化,創新、開放、共享等理念深入人心。如果農村信息化服務滯后,不僅無法融入新經濟之中,更不要說找到改變的機遇了。
經由信息化渠道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不失為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方面,農村電商拉近了農民與世界的距離,拓寬了農民的合作渠道,讓農產品通過線上交易找到遙遠地方的消費者,外部需求也可以引導、組織農民的生產。另一方面,農村電商創新了農村的產業結構,使城鄉互動更加頻繁,從而促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
從現實看,江浙一帶的農村受益于較發達的信息基礎設施,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等發展迅速,一些貧困地區因為選擇了信息化發展路徑,也獲得了長足發展。據報道,國務院扶貧辦在甘肅隴南電商扶貧,帶動了18萬貧困人口增收,2015年、2016年電商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的貢獻額分別為430元和620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650元。
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通寬帶,參與電子商務,既是賦權,也是精準扶貧。暢通、便利的信息服務,意味著開放、共享的可能,必然會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在跟上時代腳步的同時實現脫貧致富。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共享信息化服務,是責任,也是使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農村 服務 貧困 信息化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