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小學生媽媽監控APP作業陪娃啃難題 嘆智商不夠
原標題:監控APP作業、陪娃啃難題:小學生媽媽嘆時間不足智商不夠
“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么關系?什么關系?說!到底什么關系?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 互為反數啊…… 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
最近這個關于小學生媽媽的段子在朋友圈廣泛流傳,同時走紅的還有一份教育孩子讀書的“專業建議”,其中包括《莫生氣》《論持久戰》《強迫癥的自我恢復》……最后一階段則推薦了一本《活著》。
那么問題來了,成都小學生媽媽們的“教育負擔”到底有多重?讓我們來看看天府早報記者近期的調查。
每天神經緊繃
各種APP作業需監控完成
有時陪到晚上11點
“我覺得自己真的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在成都某醫院擔任眼科醫生的伍女士,說到11歲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大兒子多多時,滿是愧疚。
伍女士家住武侯區,老公就職于一家醫藥公司,“這幾年在娃娃的學習上,我也沒少用勁兒,但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
伍女士介紹說,多多這學期被選進了田徑隊,上學時間從原來的8:30改到了7:50,“我們每天7:20就要保證孩子能上桌吃飯,然后去學校。”還好家離學校不遠,多多可以自己走路去學校。
“五年級開始孩子作業就特別多,除了書面的語文、數學作業,還有一些作業需要在APP上面完成,英語和數學都有APP作業,學校還有個安全平臺的作業也需要用手機完成。”伍女士告訴記者,孩子高年級了,自己也特別緊張,“這些APP的作業都只能等到我回家,用我的手機來做。”伍女士透露,學校還給家長們發了個家校聯系本,“每一項作業都需要家長簽字,如果哪項作業完成得不好或是沒有簽字,就會被老師電話追問。”
多多每天的作業有好多呢?伍女士感嘆,“實在太多了!娃娃每天4點放學,而我要6點過才能回到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作業,然后再讓他做APP上面的作業。”除了輔導多多做作業,伍女士還需要陪娃娃背誦,“我兒有些拖拉,有時候晚上做作業會拖得很晚,甚至曾經還整到11點,大人娃娃都受不了!”
伍女士透露,“有些作業,老師不會在課堂上布置,而是在群里面布置,有時候遇到一些家長刷群,發很多消息,我就會特別緊張,因為真的遇到過看漏作業的情況。”
實在太累了
奧數題怎么也做不出來
嘆時間不足智商不夠
家長的責任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和教養的 人 。而不是簡單用 黃荊條下出好人 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應該多與其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使孩子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折。”
不止如此,多多每周還要上輔導班,“周末要上語文、數學、美術,星期三要學英語,”伍女士嘆氣說,“這些課也有作業,也需要家長輔導,說實在的,現在的娃娃和家長都太累了,我看多多就完全是被逼的,每門課都是在拖著走,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即使再艱難,還是要讓娃娃去學啊。”
伍女士的問題不僅僅是時間不夠用,“現在小學生的題太難了,比如數學里面的B卷好多都是奧數題,老師布置的每日一題也大多是奧數題,我試了半天也做不來啊,還能怎么辦呢!只能讓他去問老師!”
實在沒有辦法,伍女士決定把娃娃送到一個托管機構。“其實孩子讀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被送到過托管機構。”伍女士介紹,當時因為自己的二胎寶寶還小,所以確實沒什么時間輔導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了托管學校,“但是娃娃讀三年級的時候,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書寫也非常差,我于是鼓起勇氣決定自己來帶他。”多多讀三四年級的時候,伍女士都是堅持自己為孩子輔導,“但今年,我實在是來不起了,一方面是工作上太忙,我稍微晚點回家,娃娃的作業就要拖到十一二點才能完成,二是有些題我無法輔導他。”于是,伍女士準備再次把多多送到離家近點的托管機構,“每個月交800元,娃娃放學后就直接去托管班,老師會輔導他做作業,吃完晚飯后,他會自己回家。”
記者了解到,在成都有不少這樣的托管機構,還有一些社區和學校也在推廣志愿者輔導。孩子曾在電子科技大學附小就讀的黃女士就透露,“以前我兒子讀的學校有志愿者輔導,4:30放學后,孩子可以繼續留校,由志愿者輔導做作業,家長可以在6點之前到學校接孩子。”不過黃女士告訴記者,即便如此,將孩子接回家后,家長還是需要繼續輔導孩子做作業。
心理醫生建議
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 引導其自主學習
負擔過重,不僅讓處在發育期的孩子身體勞累,還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那么如何規避這樣的風險呢?成都市四醫院的心理專家何宗嶺表示:“家長和老師應該共同努力教育孩子成長,但我認為二者之間應權責分明。”何宗嶺解釋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主要負責教導孩子理論和操作方面的知識。而家長應該主要承擔在孩子成長中性格塑造的責任。”
“家長的責任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和教養的 人 。而不是簡單用 黃荊條下出好人 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應該多與其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使孩子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折。”何宗嶺談到,教育孩子是個用心活,與其教孩子怎么完成好作業,不如教孩子如何自主對學習產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家長應合理釋放他們的壓力,孩子成績不好,家長要做的是多多鼓勵支持,使其重塑信心,能自己理性應對壓力,避免負面情緒。同時家長還要教導孩子如何與人交往,與人和諧相處也能使孩子更加快樂地成長。”
“我接診到不少心理有問題的小學生,其實他們的文化課成績大多都非常優秀,但是由于家長缺失了對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只關注孩子的成績,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只是個學習的機器,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 人 。”何宗嶺醫生感嘆道,“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弱,情緒不穩定和家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何宗嶺談到,自己也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我比較看重她作為一個人應該有什么樣的品性,不會要求她一定要學習成績優秀。 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希望她能快樂地成長,以后不一定進入高等學府,只要她能有所成就便可。”
教育專家觀點
家長有義務督促孩子
但不能越俎代庖讓孩子有依賴性
“實不相瞞,我的孩子也有著學習的重壓,我也面臨著家庭作業成為 家長作業 的困擾。但這不能僅僅怪家長越俎代庖,應該思考如何優化這類作業的數量和形式。”四川師范大學教科學院的盧德生老師分析說,“若作業太多,難度太大,孩子忙不過來或者沒有辦法實質性地參與,最后家長包辦,不但違背布置作業的初衷,讓孩子沒有辦法鍛煉,不能促進親子互動 ,反而增加家長負擔。”
對于家庭作業負擔,盧老師對小學教師提出建議,可以提倡家長檢查作業,也可以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并簽字,但是不宜硬性要求家長一定檢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雖然有交叉也有需要銜接的地方,但是也有其邊界。要求家長保證孩子作業質量的做法本身就沒有考慮到家庭情況的多樣性。”
盧老師表示,家長有義務督促孩子重視學校作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檢查孩子的作業質量,但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如果因為自己干涉太多養成了孩子做作業過程中的依賴個性,得不償失。“并不是所有的作業都需要家長陪伴孩子完成,但是基本上所有的老師都會要求家長檢查作業。有的家長會直接檢查并指出問題,有的家長會引導孩子發現問題,還有的家長干脆讓孩子自己檢查,對孩子的獨立性是否產生影響,與家長在這一過程中的方式方法有關系。”
編輯:曾珂
關鍵詞:小學生媽媽監控APP作業 嘆智商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