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要聞 要聞
京津冀 協同發展開新局(砥礪奮進的五年)
春天的故事,總能觸發中國人的美好遐想。
京津冀協同發展,又一個萌發在春天里的故事:3年前的那個早春,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今年陽春,雄安新區橫空出世。
春種一粒粟。成長的拔節聲,回響在21.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
久旱逢甘霖。發展的新節拍,激蕩著1億多人心潮逐浪高。
從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3年多時間里,京津冀發生了多少變化?
破立并舉,新戰略擘畫新格局
人口膨脹,霧霾頻現,交通擁堵,房價高漲,資源超載,北京集聚了過多非首都功能。
周邊又如何?京津冀區域京津過“肥”,周邊中小城市偏“瘦”。河北人均GDP僅為京津兩市四成左右,人均收入只及兩市一半,在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層次上,與京津差異明顯,有些方面甚至呈“斷崖式”。
沿著老路走下去會怎樣?
“山窮水盡”!這絕非危言聳聽。
“如果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必將以肯定結束。”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如何使京津冀協同發展建立起科學長效機制,真正實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牽掛于心。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新戰略需要新理念。習總書記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和部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多次在關鍵時刻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擘畫藍圖,標定航向。
新理念指引新行動。在破中立、在立中破。“懷胎”10余年,一直“待產”的京津冀區域規劃編制,終于在2015年6月“分娩”——《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12個專項規劃出臺,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大思路有了施工圖。三省市加快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大思路升騰大手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大城市病”何解?2016年5月27日,必將成為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關于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有關情況的匯報——時隔近1年,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才公開發布,足見這一重大決策的認真、謹慎、科學、民主。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這是我們城市發展的一種新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集中建設這兩個新城,形成北京發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八個大字,字字千鈞。兩大新城,指向分明,錯位發展。
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雄安新區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與此同時,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城市副中心轉移。在通州區潞城鎮,北京市委、市政府新的行政辦公區建設快馬加鞭。
雄安新區的設立,不僅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也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形成河北新的“兩翼”,成為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
“如果你只注意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而忽視‘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這一句,就會看不到雄安新區設計初衷的根本所在。”外媒一語中的。
9月9日,雄安新區簽出首份臨時占地補償協議,被占地1.75畝的容城縣馬莊村民姜俊明,拿到了4147.5元補償款。盡管雄安新區的規劃尚未出臺,但鄭重宣示三原則:一是絕不搞土地財政,二是一定考慮百姓的長遠利益,三是絕不搞形象工程。嗅覺靈敏的英國《經濟學人》評價:雄安新區將開啟中國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取舍有道,新定位澎湃新動能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
這是北京的必答題,但要拿高分不容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集聚資源求增長,“強大的工業基地”“經濟中心”一度是北京的自我期許。北京究竟該是什么?
北京的功能定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得以明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四個中心’就是首都功能,首都發展就是‘四個中心’功能的發展。”成為北京市決策層的共識。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就面臨取舍,就要觸動“奶酪”,何去何從?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北京態度堅決:再不“舍”,就很難有“得”,甚至還會有“失”。舍掉“白菜幫”,才能得到“白菜心”。
該疏的不手軟。3年多來,北京累計調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433家、疏解物流中心71個,火紅數年的動物園、大紅門等服裝批發市場,都將在今年年內作別北京;年產整車30萬輛的北京現代第四工廠在河北滄州已投產一年,今年產值預計達120億元;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從事基因測序的高新技術企業,將一大半員工由北京遷至天津武清……人隨業走,2016年年底,北京城六區常住人口出現由增到減的拐點。
該舍的不含糊。為從源頭禁止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產業,2014年起,北京實施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全市禁限行業占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重達到55%,城六區達到79%。目錄實施以來,北京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7萬件。
舍速度,得效益;舍低散濫,得高精尖;舍北京眼前利益,得京津冀發展之長遠。2016年,北京新設市場主體數“三降三升”:從嚴調控的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顯著下降,未列入禁限目錄的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服務業明顯增加。
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2016年京津冀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績單:北京“瘦身提質”,經濟增速6.7%,其中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逾八成;天津“強身聚核”,增速9.0%,全國居前;河北“健身增效”,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速6.8%。今年上半年,京冀經濟增速均為6.8%,天津達6.9%。
“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漸顯現。2014年至2016年,河北引進的京津資金,占全省同期引進省外資金一半以上;天津引進的京冀資金,占全市同期引進域外資金的44%。
北京的“虹吸效應”正在消解,“蛙跳現象”逐漸退潮。
據介紹,2013年,北京的技術成果只有1%左右到河北轉化,其中中關村96%的科技成果離開了京津冀。如今,保定、承德、濱海新區、雄安新區都活躍著中關村的身影。2016年,北京輸出到津冀155億元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分合嬗變,新突破打開新天地
分則俱傷,合則共贏。
京津冀地區的人們,對分與合的切膚之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深。分,物理疊加,甚至不乏以鄰為壑式的孤立主義;合,化學反應,離不開美美與共式的共建共享。
一張最新的衛星遙感圖直觀呈現:京臺高速、京秦高速等原有多處“斷頭路”,皆已打通;一大片綠色蔥蘢地帶環繞北京西北,植被覆蓋明顯增加……
比衛星遙感圖更真切的,是人們的獲得感。
“健康京津冀”已經上路:去北京看病的河北人少了,來到家門口的北京醫生多了。“以前去北京的醫院看病,大半夜就得起床排隊掛號,有時還掛不上。現在看病都在家門口,北京專家坐診。”河北承德的一位患者頗為感慨。進入2017年,燕達醫院接入北京醫保結算系統,探路京津冀醫保互聯互通:住在河北燕郊的30多萬北京參保人,可在燕達醫院持社保卡直接結算。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需要逐漸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破除求醫、求學的后顧之憂,才能遷得出、落得下、穩得住。3年多來,京津冀132家醫療機構,對27個臨床項目檢驗結果互認,京冀重點醫療合作項目累計派出北京醫師1000余人、接診約7萬人次。在北京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數占比從2013年的9.1%,降至2016年的7.5%。
“藍天下的京津冀”聯手打響保衛戰:“心肺之患”在緩解,剛性約束在增強。
同呼吸,齊努力。聯防聯控,建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治理協作機制,啟動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超額完成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任務,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實現散煤“清零”……與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下降約33%。
有付出,得補償。水、土地、生態等資源環境承載力成為剛性約束。津冀建立引灤入津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2016年至2018年,每年各出資1億元設立補償資金,中央財政預撥3億元獎勵資金。
“軌道上的京津冀”在提速。不繞道北京,可節省多少時間?1/2!“斷頭路”將于今年年底走進歷史,繞行京津的路大大減少。
兩年前,你要從保定東站到天津西站,需要先從保定東站坐到北京西站,要40多分鐘,再從北京西站乘車到北京南站,至少半小時,從北京南站到天津西站半小時,加起來兩小時左右。2015年年底,京津冀鐵路網上多了短短“一橫”——津保鐵路開通,拉近了天津、保定、石家莊、秦皇島等城市間的距離,不必再繞道北京。現在從保定東到天津西站只需1小時。
協同發展點燃了交通一體化的熱情。逾萬人辦理了“京津城際同城優惠卡”,河北356條公交線路與京津聯通,京港澳、首都地區環線等12條高速“斷頭路”和干線公路瓶頸陸續打通,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初步形成……
“獨行快,眾行遠。”京津冀攜手并肩,穩步走在春風里。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