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下一步改革怎樣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來自第二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的聲音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劉志國)繼去年聚焦世界大格局下中國經濟的挑戰與對策之后,今年9月23日舉行的第二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把主題鎖定在了改革推動力上。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能不能過好這一關,關鍵取決于改革,取決于改革能不能不斷深化,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币叭轮袊洕搲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開幕伊始就闡明了論壇主題的意義。
議題設置聚焦基本問題
在論壇主題“改革推動力”之下,組委會設置了六個分議題,比上一屆的分議題多了兩個。值得注意的是,議題除了就經濟新動力、大數據時代的計劃于市場、新型城市化和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風險防控、國企改革與結構調整等經濟話題之外,還設置了跨界的議題——全球民粹主義興起的原因與對策,力圖從經濟改革的角度為此找到“一把開鎖的鑰匙”。
“這次論壇設計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課題。但這些問題并不是今天才發生的,而過去之所以沒有足夠的認識、找出有效的對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基本問題沒有作出深入研究、對問題的本質掌握的不夠,所以提出一些對策往往是表面的就事論事,而不能解決真的問題。”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名譽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視頻演講中表示,開拓思想市場,研究基本問題,探索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道路是論壇的工作方向。“這句話里面我想強調的是中間的一句話,就是要研究基本問題。企業界的和政治界的一些人士,在推動改革推動發展上是作出了很多貢獻,但是也有一個很明顯的或者說突出的缺點就是,跟著千變萬化的形式發展跟的比較緊,對于背后的基本問題的研究還是不夠深入。”
吳敬璉說,比如說這次論壇提出的很有意思的東西,就是關于民粹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在于討論本身,對大部分人來說,民粹主義浪潮是對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擾動。但問題是它為什么會發生?只有弄清楚了它為什么會發生,我們采取的對策才是有效的?!鞍岩恍┗締栴}、基本現象,通過交流、討論、碰撞,大家能夠有進一步認識,得到更多成果,那么這個論壇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p>
加快國企改革難在哪?
“在漫長的20多年間,我們一直在‘放’與‘收’之間徘徊,未能擺脫‘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魔咒?!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說,政企不分、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等體制性問題幾十年得不到解決,不是黨和政府不重視,不是政策出得少和文件寫得不到位。實踐證明,政策性調整不能替代“體制性改革”。今天很多糾結和爭論的一個原因就是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初衷缺乏理解,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管企業、如何用政府力量推動做大做強,輕視了企業制度轉型的重要性。
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張思平在以“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序重點和突破”為題的演講中指出,國有企業改革應先搞布局調整,后轉變企業運行機制。國有企業的發展、國有資本布局要服從國家的全局。要為國有資產改革提供環境,理解他們、支持他們,不要過多的批評他們。
“現在上上下下對國企改革、對混改、對員工持股心存嘀咕,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如此重的心理包袱,混改怎么往前推進?”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資委企改局原副局長周放生說,共享制股改可能不失為一個推進混改的抓手。
周放生說,什么是共享制股改,就是對企業來說,首先是劃小核算單位,合理確定核算單位利潤考核指標或者成本費用考核指標,指標基數三年不變;其次是在利潤不變的基礎上,增量利潤由經營者骨干員工與老板共享?!坝幸痪湓捊星榫w是第一生產力。我們企業改革,包括民企,同樣有一個積極性的問題和情緒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題為“國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艱’”演講中說,國企改革的目標不僅是國有企業自身做大做強做優,還包括給整個經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國企改革上下結合要做到,上面有框架,下面有試點。試點的前提是允許企業放開地進行探索,設立容錯機制。國企改革的動力機制有待進一步平衡,現在的約束多,而幾率少,國企改革推進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平衡。在企業層面,推進改革的激勵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如何應對民粹主義興起?
“民粹主義是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產物,它內在地具有深刻的反市場傾向、反現代化傾向和反全球化傾向。當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出現某個薄弱環節時,如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過程中發生認同危機、合法性危機、經濟危機、就業危機、生態危機時,它就會應運而起?!北本┐髮W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認為。
“這一次民粹主義的興起在歐美發達國家,他們恰恰是幾百年來全球化最重要的主導者、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現在他們開始反全球化?!敝袊鐣茖W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說。
匈牙利經濟學家,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原副主席雅諾什·科爾奈認為,經濟增長是很重要,但不足以確保整個社會享受更好的生活。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潛在危險,遍布全球無處不在。
“現在全球經濟話正在復蘇,但是貧富分化的趨勢并沒有得到遏制,這種情況繼續存在的話,我很擔心民粹主義的潮流它的基礎仍然是強大和深刻的,那這個問題就很難得到根治?!眳蔷喘I說。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岳希明認為,收入不公比收入差距更重要。公眾對能力、努力和承擔風險等帶來的收入差距是認同的,但不認同由于機會和待遇不均等所造成的收入差距。
俞可平提出,避免陷入民粹主義困境應完善民主制度,在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維持動態的平衡,避免政府失效、市場失效和社會失效;維護基本的公平正義,特別是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避免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避免社會出現特權階層。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的渠道,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
“經濟市場化自動帶來政治秩序的民主化,并不存在如此簡單的因果關系,如果政治秩序上想要進步就要作出相應的努力,真正需要的是建立相應制度,以制度來保護公民,免遭無能且腐敗的問題,有害的法律與專制的政客傷害?!毖胖Z什·科爾奈說。
轉型期金融風險如何防控?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強調防風險,主要是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在原有的金融發展模式下,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在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所以做好轉型期的金融風險控制,就成為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認為,實體經濟和金融自身轉型相伴而生的金融風險存在十個方面:收入水平從中等偏上向高收入水平轉型,即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經濟增速減緩,信貸質量弱化,信貸收縮,經濟增速進一步遲緩的風險;大量的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型,過剩的是低端產業對投在這些產能上面的信貸金融支持產生影響,大量的精神磨損可能轉化為金融的損失;創新驅動減少要素擴張的擴大再生產,科技內涵的擴大再生產,相應的科技能不能跟的上的風險。綠色發展的環境風險。從高負債到低負債的風險。協調監管的風險。對外開放,企業走出去的干個的風險。金融從傳統的金融業態到新型的金融業態的轉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說,要注意因防范風險而引發的風險。所有部門、所有地區,如果齊步走、一刀切、一步到位,結果很可能是經濟向下的壓力大過向上的動力,這樣的話就可能誘發一些新的風險。防止同步震蕩導致的風險,要加快改革重視體制制衡,中央銀行、監管部門都要有獨立性,排除干擾,時刻保持力度,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搞運動式的監管風暴。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為,金融風險不是一個金融的問題,不能從金融的層面來解決,而要考慮背后的根源。馴服“灰犀?!标P鍵是要釋放風險,淡化經濟增長的指標、淘汰僵尸企業,堅持縮小貨幣增速和GDP增速之間的差距,改變官員考核機制。最主要的是推動思想解放來穩定預期。
未來經濟發展新動力如何增長?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津上俊哉說,從供給側這個來講,確保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目標是盡量培養新經濟,然后盡量縮小舊經濟到應有的部分,然后把就應急的勞動力轉移到新經濟那一邊。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縮短實際做得怎么樣大家心里有數。22世紀的世界將會如何?現在從中央來看,更強層面的,說不定將來的經濟是沒有經濟成長的,但是經濟趨勢會增多,也許22世紀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也許22世紀沒有成長,但很穩定并可持續,是一個環保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認為,產業政策很難理論上判斷利弊,需要實證研究。現在沒有看到系統的實證證據說產業政策對效率產生的正面影響。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韋森說,中國經濟走到今天這個路子一定要堅持改革一直往前走,如果不往前走,往后退了,那就會出大問題,我們推動中國的改革,中國才會有持續和穩定的增長。
白重恩說,如果說沒有成本當然基礎設施越多越好,基礎設施它仍然會消耗很多的資源,這就是投資回報率問題,如果投資回報率太低,未來就會面臨金融風險?!拔覀兘ê芏嗪芏嗟穆泛蜆?,并且這些路和橋上面沒有車,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第二屆 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