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同案不同判”難免 家事糾紛案件裁判尺度亟須統一
2316件和92%,這兩個數字出現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一中院”)近日發布的《涉家事糾紛專業化審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里。
白皮書顯示,自2014年3月北京一中院成立北京首個家事糾紛專業化審判庭以來,共審理各類家事糾紛案件2316件,其中離婚案件853件、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267件、繼承案件639件、分家析產案件279件、贍養案件93件,這五類案件占全部案件數量的92%以上。在審結的案件中,二審調解撤訴率達34.39%,發回重審改判率12.9%。
據北京一中院院長吳在存介紹,北京一中院審理的家事糾紛案件呈現案件主體眾多、利益矛盾復雜的特點。其中,婚姻類糾紛較為突出,占全部二審案件的50%,家庭暴力、婚外情成為離婚的重要誘因。從離婚案件的人群特征上分析,70后、80后已經成為感情最容易出現危機的群體。從當事人訴訟請求來看,在婚姻類、分家析產、繼承糾紛幾類典型案件中,當事人的主要爭議焦點都是財產問題,且80%以上案件涉及房產分割,也是當事人爭議最大、矛盾最突出的部分。
“家事糾紛案件審限規定過于剛性,總體偏短,并不能滿足家事糾紛審理的實際需要,有待彈性調整和延長。”白皮書同時指出,有關家事糾紛的法律規范仍存不足,“亟待專業化推進,統一裁判尺度”。
此外,家事糾紛案件的復合性、復雜性,要求法官在審判理念上作出改變。
家事糾紛案件裁判尺度亟須統一
“調撤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改率一直在10%以上,反映出家事糾紛案件的裁判尺度亟須統一。”北京一中院副院長孫國鳴表示,目前,涉及家事糾紛的法律規范仍存不足,導致法官在法律適用上出現困難,也給當事人權利的實現帶來障礙。
比如,隨著家庭財產形態日益多樣化,對新問題規范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財產形態日益多樣化,股權、股票、基金、保險金、網絡虛擬財產等多種新財產類型出現,現行法律中對相關問題的處理規定出現空白或者相當模糊。
另外,對繼承案件中共同遺囑、打印遺囑等新形式遺囑的效力及法律后果的界定,離婚糾紛、析產繼承糾紛中拆遷安置的回遷房、城鎮或農村集體土地上的自建或翻建房屋的定性、分割等問題上,由于缺乏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政策界限又不夠明確,導致案件在處理中難以形成統一的裁判標準,同案不同判的情形難以避免。
當事人舉證能力與實現公平的內心期許相背離。由于家事案件所涉事項的隱蔽性,外人一般無從知曉,而當事人之間身份上的密切關系,使得當事人保留證據的意識不強,導致在維權時難以提供有利證據。例如,在離婚糾紛涉家庭暴力案件中,絕大多數當事人只有自己的口頭陳述,即使提交了相關醫院的就診記錄,但因何事受傷并不明確,難以確認是家庭暴力所致。
而在涉婚外情的案件中,55%以上的當事人往往只能提交有曖昧語言的QQ聊天記錄、短信聊天記錄、拉手搭肩等較為“親密”合影等,而在沒有其他證據予以佐證的情況下,這些證據因為單一、片面,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法院采信困難。
傳統審判剛性機制與家事柔性矛盾亟待多元化解
白皮書指出,目前家事糾紛案件審限規定過于剛性,總體偏短,并不能滿足家事糾紛審理的實際需要。
從表面上看,家事案件大多在審限內都能結案,但相當一部分家事案件在現行的法律規定的審限內結案存在一定的困難。
“家事案件中當事人感情彌合及關系修復工作同樣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白皮書表示,以離婚案件為例,一部分案件在一審判決雙方離婚之后,當事人再上訴期間自行達成或者在二審法官的調解下達成了一致意見,即雙方和好不離婚。這就說明當事人之間的感情并沒有完全破裂,如果給予一定的期限讓當事人去慎重考慮,期間再輔助以專業的情感心理疏導,婚姻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家庭關系可能就會得到修復。
同時,在審判實踐中,法官之所以沒有開展相應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審限的制約,從而無法充分考慮個案的特殊性。
“在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限基礎上,針對家事糾紛案件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是有必要的。”白皮書認為,家事糾紛案件審限的設置應當與需要完成的案件工作量相聯系,通過對過往案件的統計分析,測算需要完成案件的工作用時,對審判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同時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進行審限彈性調整和延長。
家事糾紛案件中當事人人數眾多,且具有血親、姻親關系,幾乎所有的家事糾紛皆系因情感糾葛、心理問題和親情關系惡化所導致,當事人極易情緒化,一件家庭瑣事的陳述就有可能成為雙方情緒和矛盾失控的導火索。目前,在北京一中院審理的家事糾紛案件中,根據統計,訴訟請求在三項以上、析產繼承糾紛中當事人在4人以上的案件占到了60%多。當事人人數眾多,訴求不一致且涉案的財產價值較大或巨大,導致案件當事人之間容易產生激烈沖突,矛盾化解工作非常艱巨。
從對實際處理的家事糾紛案件的效果觀察,那些通過調解、撤訴方式解決糾紛的離婚案件當事人往往能夠接受婚姻關系終止,以及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的結果,很快就能撫平精神和心理創傷,其他類家事糾紛案件亦如此。而通過判決解決糾紛的當事人往往因情感、財產利益的落差巨大,心緒很難平復,有的多年后仍然心懷怨氣,甚至走上不斷信訪或者犯罪道路。
白皮書認為,家事糾紛實質是一種復合型糾紛,它不僅涉及成員之間的身份關系的爭議,還涉及財產關系的爭議。不僅涉及成年人的利益,還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利益,法律、倫理密切交織。因此, 轉變傳統落后的審判理念,從偏重財產分割、財產利益保護,逐漸延伸到對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的保護,轉變單一的審理方式,探索多元化解糾機制,這是家事審判機制體制改革的未來方向。
優化專業審判團隊
白皮書表示,面對目前家事糾紛審判存在的問題,北京一中院將在總結已有專業化審判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專業化審判建設,結合當前司法改革和家事審判改革工作要求,在現有專業法官選任和分工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專業審判團隊構建。探索采用“三三二”配置模式,即一個專業審判團隊包括三名員額法官,三名法官助理,兩名書記員。同時,每個審判團隊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法官。員額法官對案件審理負全部責任。對家事法官助理的選任,積極引入具有心理學、社會學背景的人員。
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資源,北京一中院將積極探索建立家事調解員和調查員制度,并在具體案件中引入心理干預制度。法院將從婦聯、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工會、相關專業機構等人員中,聘請具有豐富社會閱歷、親和力強、具有社會學、心理學背景的人員擔任家事調解員和調查員,建立專門的家事調解員和調查員名冊,并進行定期培訓,由他們負責家事糾紛案件的調解和調查工作。
強化法官職權干預職能。依法擴大法官依職權調查取證范圍,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對當事人自身力量確實難以取得的證據,根據當事人申請予以調取或者開具調查函委托律師予以調取。探索建立四查制度,根據當事人申請,通過“查詢銀行、查詢車管、查詢房管、查詢工商”,將當事人名下的存款、車輛、公司、有價證券、房產查清。在家暴、出軌、重婚、虐待、遺棄等事實方面,在掌握初步證據后應該主動進行審查。
探索建立庭前財產申報制度。對確定離婚的案件,應要求當事人在開庭前申報財產,并應釋明不按時申報或不如實申報的法律后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案件 家事 糾紛案 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