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15年里國博1萬余名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間超25萬小時

2017年09月25日 13:56 |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國家博物館的“志愿名片”

編者按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注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經超過4600家,其中北京市的博物館數量排名世界第二。此外,我國每年辦展超過2萬場,參觀人數約7億人次,逛博物館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英語中的博物館一詞,起源于希臘神話中的繆斯,繆斯不僅代表著藝術,也代表著學習。博物館不僅是展示陳列研究之所,也有著文化教育功能,是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文化欣賞之地。

志愿者不僅僅為觀眾講解展品背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拉近博物館、館藏物品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使博物館能夠更好地發揮教育和文化傳播功能。

“我清楚地記著那是2002年的3月6日,在北京晚報第一版的中間位置,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小文章。”北京市民辛志勤說,就是這則標題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招聘志愿講解員”、全文僅有240字的“小廣告”,改變了她的生活。

中國歷史博物館,在一年后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它現在的名字叫中國國家博物館。而這則“小廣告”的背后,則是我國大型博物館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15年來,先后有1萬余人參與國博志愿服務工作,為公眾提供志愿服務時間累計超過25萬小時。

每年都有“新血”注入

“自唐代以來,中國古代的瓷器大致形成了以南方越窯的青瓷和北方邢窯的白瓷為代表的兩大系統,所謂‘南青北白’……”在國博北17展廳的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上,辛志勤神采飛揚地向前來觀摩的觀眾講解著每一件瓷器的歷史淵源和時代背景。作為國博從社會招收的第一批志愿者,她是志愿者團隊里的“元老級人物”,連館里工作人員都稱呼她為“辛老師”。

從西周的白瓷,到唐代的秘色瓷,再到元代的青花瓷,一直到清康熙的琺瑯彩,一件件被玻璃展柜隔離開的瓷器,在辛志勤的妙語連珠之下,串聯成一部文明史。觀眾聽得入神,有人瞪大了眼睛,有人不停地發問,沉浸于歷史之中。

“15年前,‘志愿者’不像現在這么流行,很多人對此還很陌生。”據國博社會教育部工作人員介紹,招募文章見報后,前來報名的人數竟超過2000人,有的是通過電話報名,有的是直接來到現場,公眾的熱情超過了博物館的預期,原本計劃招聘30人,后來決定擴招。于是,經過筆試、面試,選出了國博第一批志愿者。

每一批志愿者,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和專業培訓的,這樣的傳統被延續了下來。“如何認識展品、分析講解詞、理解展陳意圖;如何在展廳站位、走位;如何引領觀眾、控制講解場面。”在辛志勤的記憶中,盡管不是職業講解員,但整個培訓流程卻是專業化的。

“培訓完了,還不能直接上崗,經過了展廳考試合格的才最終決定你是否適合當志愿講解員。”她至今記得,當年現場考試時自己差點緊張得忘了講解詞。那時,她還是一個年輕的姑娘。正式上崗之后,辛志勤講的第一個展覽是《契丹王朝》。

據國博社教部工作人員介紹,報名者通過面試,要參加30個小時的基礎培訓業務知識、服務禮儀、講解技巧等等,培訓后分入各展廳參加一個專題的試講及考核。最后合格者才能成為志愿者。如今每年近千名報名者經過重重篩選,剩下寥寥幾十人。

每年都有新鮮“血液”加入這個隊伍,也有人離開,目前第一批志愿者中還有20多人在堅持。

志愿者也在成長

比辛志勤晚一年加入志愿者團隊的于陽,也已經講解14年了。為了更好更快記住講解詞,她設計了講解詞的圖解,將一本厚厚的講解詞分解成若干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講解能打動觀眾。”志愿服務不只是志愿者個人單方面的奉獻,“我們也在這里不斷學習提升和成長。”

講解中,經常會遇到觀眾提問,有些觀眾具有深厚的學養和歷史知識,當問題超出他們知識范圍之外的,志愿者會讓觀眾留下聯系方式,事后或請教專家,或自己研究,最終一定要解答觀眾的疑惑。

許多志愿者,也通過講解過程在不斷成長。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志愿者,對古錢幣很有興趣,當了志愿者后,從當初“一緊張說話就打結”,到現在流暢地為觀眾講解前不久紅極一時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他說,這樣的經歷讓自己不僅學了很多知識,也成長了許多。

正在古青銅器展廳給小觀眾們講解“后母戊大方鼎”的張鵬,在志愿者里是個“網紅”,文史愛好者們經常關注的“憶空間閱讀體驗館”和“耳朵里的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就是他創辦的。最初當志愿者時,他還是大一學生,結果一講就是14年。大學畢業后,張鵬經歷過律師助理、外企職員、國企干部等多種角色,而志愿講解工作從未放下。后來,他從國企管理崗位辭職,成了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原本的志愿活動,成了事業。

像這樣的故事,在志愿者隊伍里還有很多。如今,志愿者已是國博的一張名片。在博物館官網上可以看到志愿者信息,很多觀眾也會在相應時段前來,在展廳里等著他們喜歡的講解員。

志愿工作不是“自娛自樂”

在國博地下一層一個空間相對開闊的辦公室的墻壁,標題為“學習、分享、奉獻”的展覽板上貼滿了男女老少的照片,辛志勤、楊秉坤、張鵬等都在其中。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的各個年齡段人群,從白發蒼蒼的老者,到思維活躍的90后;從退休教師、媒體人,到國企管理者、機關工作人員。

“這么多年能堅持下來,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辛志勤曾一度帶著兩個兒子來國博。孩子在辦公室里玩,一直等媽媽下班,15年她幾乎每周都要來為觀眾義務講解。辛志勤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平時不用坐班,時間靈活,但也有不少志愿者不愿意讓工作單位知道,當志愿者時就用化名。“怕被人說不務正業。”沒有報酬,占用時間,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是每個志愿者都要面對的事情。

如今,逛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方式之一。“觀眾欣賞水平越來越高,人數也越來越多。”看到這樣的變化,志愿者中“元老級”的牛愛軍很高興,從最初做講解員,到負責志愿者團隊的管理工作,她經歷了國博志愿者團隊,從最初松散的志愿服務人群,到如今高度專業化的全過程。“之前,志愿者預約講解時段,都是通過短信、電話,現在我們有管理系統,每個月講解的時間和展覽都有記錄。”

從事團隊管理工作后,牛愛軍意識到,即使是志愿服務,也不該是自娛自樂,規范化是必然的。“這是一種志愿服務的承諾精神。”有一位志愿者由于工作調動去杭州工作,但他沒有退出,為了完成講解,他會周末抽空專程坐飛機回北京,所有這一切的付出,源于他對歷史與藝術的熱愛。

2011年國家博物館新館建成并向社會開放后,國博又在國內博物館界率先成立了具有自管意義的志愿協會,經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管委會及秘書處成員,同時通過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志愿者協會章程》,使得博物館志愿服務邁向規范化、制度化、組織化。2015年和2016年,國家博物館志愿者協會連續獲得兩屆“全國百家志愿服務組織獎”。

在國博開先河之后,如今,包括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在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都有了志愿講解團隊。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國博志愿者 國家文物局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呦呦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国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