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寬容“網紅論文”是對改革創新的呵護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的《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在媒體及其“兩微一端”發表的優秀網文,根據發布平臺與傳播水平可認定為國內權威、一級、核心等學術期刊論文,納入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
《辦法》發布之后,一些自媒體迅速以《網文10萬+可算學術論文》為標題誘發輿論關注,將《辦法》斷章取義,簡單解讀為“點擊量”等價于學術論文價值,讓一些對中國學術研究現狀憂心忡忡之士頗為憤慨,認為如此“急功近利”背離了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極易導致學術之“退步”。
事實真就如此嗎?面對沸沸揚揚的質疑和追問,浙江大學及時作出了回應。要點有二:一是《辦法》規定了發布平臺與認定等級,必須是《人民日報》等幾家影響力廣泛的主流媒體;二是將對符合條件的申報作品由專家委員會以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秉承嚴肅的學術傳統、學術規范和學術標準進行嚴格評審,確保不會降低有關學術標準。
浙江大學的回應,從申報到認定做出了詳細解讀。在解讀的背后,還有更多的細節應該讓輿論正視。一是“網紅論文”必須是對社會問題對公共事務有研究、有深刻見解的,這就把握住了論文質量的“入口”;二是鼓勵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傳播學術成果,有利于擴大人文研究的社會影響力,是學術文化試圖融入互聯網時代、擴大社會效益的積極嘗試,同時也為學生證明學術能力開辟了一條新渠道;三是在中央級報刊、電視新聞媒體刊文并非網友臆想那般容易,“10萬+”的閱讀量更是不易實現,必須拿出點真本事才可以。
事實上,浙江大學在這方面并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一些高校已經不同程度上邁出了利用新型傳播手段擴大優秀學術成果影響面的步伐。如何將學術研究與時代發展現狀緊密結合,并產出社會積極效益,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可回避的歷史話題。浙江大學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探索,其初衷以及實施細節都值得肯定與贊賞。其未來發展中取得的效果、面臨的問題和可能采取的應對措施尚待持續關注,粗暴判定或言之過早。
時代在飛速發展,學術研究也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將學術研究與時代變遷人為地割裂開來。學術成果根源于社會現實,在社會傳播中體現價值,也是回饋社會大眾、與經濟社會現狀緊密結合的體現。以浙江大學為代表的高校,通過出臺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辦法,探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呈現方式的多樣化,應該給予支持和贊賞。
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觀念、新事物、新舉措層出不窮。面對這些勇于變革、敢于創新的摸索,我們應該細心呵護、靜心觀察、努力分別、探討對策。而不是不由分說地質疑、否定或者冷嘲熱諷。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產物,我們應該多去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革新的原因、辦法和保障,再適時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如果說“寬容失敗”是我們對待改革的態度,那么,“寬容創新”則是我們對待改革進程中新生事物的一種呵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術 改革 呵護 網紅論文 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