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江蘇一家接地氣的智庫有助縣治引關注 與政協工作相銜接相促進
人民政協報記者江迪 通訊員繆成
剛剛過去的這個雨季,江蘇省響水縣不少居民發現:縣城里的黑臭河不見了。遇到大雨,主次干道排水通暢了,雨水不與污水混流了。今年,縣委、縣政府整治黑臭河道,開展雨污分流建設,切實改進了水生態環境。這份建議并非來自本縣干部,而是來自淮安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庭勇。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響水縣政協智庫顧問。
響水縣政協智庫是2016年3月成立的,在江蘇全省是第一家。
“這大概是我知道的最接地氣的智庫了。”響水人、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蔡永飛收到縣政協智庫顧問的聘請十分興奮。長期從事“三農”問題觀察與研究,他深知,縣級是最需要智力而又最缺乏智力的層級。縣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基層治理面臨著最具體的問題、最膠著的矛盾。“郡縣治,天下無不治”,而人才卻較多集中在大城市,縣域發展受到人才不足、智力缺乏的限制。響水縣政協智庫的建立正是為揚政協智力密集聯系廣泛之長,補人才智力不足之短。
響水縣政協在既有的市縣兩級250多名政協委員中精心挑選外,并會同縣組織、人事部門,從全縣上萬名人才庫中預選出1200多名備用人選。又經層層篩選,最終確定43名智庫成員。
為了更廣泛地招攬人才,縣政協還打開大門,從全國特聘了18名響水籍或在響水工作過的高級人才,作為智庫顧問。“能為家鄉做事,我求之不得啊!”蔡永飛認為,外聘本籍人才為家鄉所用,有利于彌補人才不足的問題;對于人才,有利于記住鄉愁;對于國家,有利于優化人才布局。可謂一舉三贏。
“外地的顧問要求每年回響水調研考察一次,每年在響水做一次講座,每年提交一份建言獻策文章。大家基本都能做到這‘三個一’。”縣政協主席裴彥貴說。
響水縣位于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境內河道縱橫,雨水豐沛,治水是件大事。今年初,響水縣對縣境內的所有河流全部實行河長制,明確了河長在河道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了考核獎懲制度。縣城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排水系統改造建設項目成為2017年政府20件實事工程之一,由縣財政投入1130萬元,住建部門負責具體實施。今年江蘇氣候災害嚴重,而響水得以順利度過汛期,境內河流污染問題也得到有效治理,得益于河長制的全面推行。而全面實行河長制的建議就來自于作為智庫顧問的淮安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庭勇的回鄉調研。他提交的《關于響水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通過《政協之聲》內刊報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報告提出的“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加快水利信息化”、“實施截污導流,治理全縣水環境”、“實施雨污分流”等具體建議,得到縣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重視。
這個縣級政協智庫是這樣運行的:響水縣政協根據縣委重點工作部署分別對應成立一個研究小組。將智庫成員分到每個小組,每位智庫成員每年至少申報一個課題,并和政協工作對接,結合全年專題協商、專題調研計劃提出選題建議。縣政協全會、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等各類協商議政活動都吸收了政協智庫成員參與。智庫成員的加入也有效加強了政協調研力量,大大提升了議政建言水平。
對智庫成員申報的課題,響水縣政協組織專門機構把關過堂。通過評估的課題,縣政協統一匯總,印發年度研究計劃,明確各課題承擔人,規定課題完成時間和送審辦法。重大課題由主席或副主席牽頭負責,確保智庫研究成果的質量。2016年,全體智庫成員共申報研究并完成研究課題55篇,不少建議進入決策程序。
智庫成員朱磊提交的《對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帶動我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思考》,提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一批現代化程度高,集旅游觀賞、加工銷售一體的花卉苗木產業基地。縣委主要領導經過數次討論研究決定,今年8月下旬,由縣政協主要領導帶隊,到全國花卉苗木主產區云南省考察。考察組提出了在相關鄉鎮發展玫瑰產業、建設玫瑰小鎮的可行性建議。目前,縣相關部門和鄉鎮正在進行土壤檢測、項目招商洽談等工作。
智庫顧問和智庫成員并非一勞永逸。今年1月,縣政協對智庫顧問和智庫成員進行了調整,增聘了兩名智庫顧問,從新一屆政協委員中新選了10余名較高學歷人員充實到智庫中,同時解聘了幾名在智庫工作方面履職不力的成員。
經過成員申報并經智庫領導小組審核通過,今年縣政協智庫立項研究課題104篇。8月底已經收到智庫成員研究成果54篇。
“智庫為助推響水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裴彥貴評價說。
目前,這一縣級智庫的運作模式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智庫 縣政協 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