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雄安新區就業者攢夠積分可買房 出售時政府優先回購
2017年7月5日,俯瞰雄縣。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雄安新區未來是什么樣的?發展路徑是什么?近日,雄安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向媒體介紹,雄安新區未來發展將有多項創新,新區住房將租售并舉,以租為主;來新區工作的人都可以租房居住,就業者實施積分制,攢夠積分可買房。
【房產政策】
雄安新區不搞“土地財政”
近日,雄安新聞唯一官方信息發布平臺——“雄安發布”刊文,對新區的發展方向和具體思路作進一步解讀。
“雄安新區不搞土地財政,不走房地產主導的城市發展老路,未來將在房地產方面進行創新,實行租售并舉。”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了新區對房地產開發方面的創新思路。
新思路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變土地平衡為城市平衡;二是變政府爭利為讓市民獲利;三是變產權少數人擁有為社會共有。
具體來講,不搞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不再以“賣”地為主,土地使用權為政府與老百姓共有,以往的房地產開發“變身”為房產開發,開發商根據新區規劃建設方案,按照市場機制進行開發建設。建好的住房將實行租售并舉,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是大頭。
“雄安新區的房地產業如何發展,要有新思路,但不等于排斥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業的發展,重新回到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這涉及雄安新區產業布局和發展,如何循序漸進的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
【住房政策】
新區就業者將實行“積分制”
“雄安新區將全面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上述負責人介紹,能更好地解決外來創業、就業者的居住問題。又要滿足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同時不能留下炒作空間。
上述負責人介紹,初步設想,在大數據管理支撐的基礎上,新區就業者將實行積分制,來新區工作的人都可以租房居住,工作時間長、貢獻大的市民攢夠一定積分,也可以把房子買下來,但在一定期限內不能賣。如果要出售房產,政府將有優先購買權,以略高于同期銀行本息的價格回購,避免房屋頻繁“倒手”推高房價。
房地產經濟方面專家認為,雄安新區的舉措看似像各地在推行的公租房政策,但又不同,是一種創新的公租房方式。對新踏進雄安的創業者來說,公租房制度將大大降低其居住成本。
【征地建設】
百姓將成城市“股東”按年分紅
“新區不搞土地財政,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納稅人的稅收收入,以及土地增值收益。”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說。
據介紹,雄安新區不搞大規模土地出讓,避免了土地流轉環節政府與民爭利的問題,使土地使用權變少數人所有為社會共有。政府和百姓作為城市“股東”,在共同建設新區的過程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記者從新區管委會了解到,政府對農民的占地補償,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農民的一次性補償,還有一部分是折成“股份”,農民每年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紅。
這意味著,對農民來說,征地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自身利益將與新區發展密切相關,從土地上獲得的收益將是長期的。
【政府管理】
管理決策擬通過技術永久“留痕”
“雄安新區將按照精減、統一、高效的原則,實行大部門制、扁平化、聘任制,減少行政層級,提高行政效率。”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
“建設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廉潔、透明、高效的政府,對雄安新區來說特別重要。”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專家張連起認為,雄安新區的城市發展的路徑,不僅瞄準國內還要瞄準全球,政府職能的改革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如何建立一個廉潔、透明、高效的政府?目前,正在探討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對政府行為的全方位監管。比如,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大數據高科技,對工程建設招投標等每一項決策,進行全過程信息留檔,作為證據隨時可以調取查看,出現問題依法問責
“這些信息不是建個數據庫放在里面,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存儲,可以實現永久保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存儲,“具有不可篡改等特征,已經越來越多的用于行政管理。
■ 專訪
雄安創新:土地價值與百姓分享
專家認為,未來新區工作、居住環境不會差,對創業者相當有吸引力
政府拿地出讓存在“與民爭利”
新京報:在過去,“土地財政”確實發揮過提高地方財政收入的關鍵作用,雄安新區明確提出“不搞土地財政”,主要考慮是什么?
胡怡建:以房地產主導的城市發展模式存在明顯弊端,帶來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比如,政府以較低的占地補償從老百姓手中“拿地”,又通過招拍掛以較高的價格出讓給開發商,這里面存在與民爭利的問題。而且,當占地補償與百姓期望值差距較大的時候,征地拆遷就容易出現問題,引發社會矛盾。
更大的問題在于,這種純資本推動式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將會不斷推高房價,令居住成本越來越高,導致新市民安家困難、城市發展競爭力下降。
雄安新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在資源和創新方面有很多優勢,完全可以探索嘗試新的路徑,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示范“模板”。
土地價值要與百姓分享
新京報:這意味著,房地產行業未來在雄安就沒有發展空間了嗎?
胡怡建:不能把這個探索,與完全禁止房地產經濟畫等號。現在,雄安新區提出的新思路是既有租又有售,土地還是存在價值的。
土地有幾種常見的處理方法:第一種是一次性的價格買賣,第二種是年租制,不是一次買賣,土地價值要體現在成本之中,有人提出用房產稅替代。
雄安新區的思路是,土地價值要與老百姓分享,提出一條,農民土地入股,這意味著市場化的土地運作還是存在。
“租售并舉”探索新模式
新京報:雄安新區設想的“租售并舉”模式,與現在各地的租售并舉模式有何異同?
胡怡建:有相同之處,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售,應該是一樣的,租可能不一樣。主要體現在租金如何定價,我認為,租賃價格里應該有收購成本、建造成本、管理成本。此外,租給誰,誰能租也是可以探索的新方式,現在初步考慮是有正當職業,取得一定資格。
另外,有資格購房后,房屋在一定年限內不能銷售,即使銷售,政府也要優先回購。這個在各地方也有不同探索,比如回購的收益怎么定,由市場決定回購價格還是由銀行利息來決定,這都還在探索中。肯定會根據雄安新區的特點,找到一種新的方式。
“以租為主”可吸引人才
新京報:這種“以租為主”的方式,對新區來說有什么好處?
胡怡建:雄安新區起步階段,會吸引外來的工作者,這些人有居住的需求。新區的這種方式,恰恰可以解決這些人最急迫的“居有其所”問題,但又不需要居住者花費高額首付在購房上,減輕年輕人的經濟壓力,也能享受到穩定、舒適的居住條件。
新京報:這種“租售并舉”、“積分購房”的模式,在雄安新區好實現嗎?
胡怡建:“租售并舉”不是雄安新區的首創,但雄安新區具備最好的實施條件。因為其他城市已經賣了大量房子,再搞公租房,銜接起來就不那么順暢,很難做到以租為主、以售為輔。雄安新區的探索實踐,將為我國未來城鎮化道路提供新的借鑒。
“工作、居住環境不會差”
新京報:你認為,雄安新區未來將會為到這里創業、就業的人提供什么樣的環境?
胡怡建:雄安新區未來的人員有多重性,有的是招商引資來的,也有一塊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來的。要滿足這種多重性,社會服務能力需要很強。
雄安新區要建成綠色宜居新城,工作、居住環境也不會差。這對年輕人、創業者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超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雄安新區就業者 積分 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