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南鑼鼓巷的華麗轉身
昔日臟亂街區找回老北京胡同韻味南鑼鼓巷的華麗轉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敏
再來到已經住了大半輩子的大雜院,李淑蘭摸摸這里,看看那邊,“和我們搬走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路也變干凈了……”今年年初,和李淑蘭一樣的662戶南鑼鼓巷地區居民等來了申請式搬遷。按照政策,他們由政府補貼,搬離以前又小又不方便的平房,住進了敞亮的新房。大雜院也在他們搬離之后變了樣——只能走一個人的小道變成寬敞的門道,屋外的小廚房也拆了,露出了這些北京老院子的“原貌”。
這是北京市東城區委對南鑼鼓巷地區修繕整治的成果。自2014年開始,東城區委按照“騰退、治理、保護、建設、管理、運營”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展南鑼鼓巷地區修繕整治工作,昔日被稱為“來北京必打卡”的旅游景點,一改多年的熙熙攘攘和烏煙瘴氣,重拾北京胡同的韻味。
南鑼鼓巷一度被來北京游玩的游客列為“到北京一定要去的十處景點”之一,巨大的人流量也帶來了大量的商販,小吃、小店逐漸“占領”了南鑼鼓巷,燒烤造成的油煙味濃重,公共設施損壞嚴重,業態形式良莠不齊,建筑風貌被蠶食破壞。
這樣發展模式終于在2014年“踩了剎車”。2016年“五一”前,南鑼鼓巷又主動摘掉“國家級3A級景區”這塊“吸金”的牌子,將旅行團拒之門外,削減游客人數。對此,東城區旅游管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從景區保護的角度測算,這條長787米、寬8米的老街瞬時承載量上限只有1.7萬人,而節假日有時達到10萬人次的流量,讓這條老街不堪重負,與保護古都風貌的初衷也背道而馳。
同年10月,南鑼鼓巷商戶整體進行了門面升級,商鋪數量減少了,鋪面裝潢更有老北京味道。據了解,南鑼鼓巷重新鋪裝了主街路面,完成了中央戲劇學院西墻設施改造,實施了飛線梳理、樹池改造、臺階修繕、墻面修補、景觀節點設置等“十大要素工程”。
不僅如此,28家“無證無照”商戶被關停,“一照多店”商戶由92家減少合并至39家,21家低端小吃類業態升級,以前主街上密密麻麻的商鋪也只剩下81家。以前的飯店、小吃攤也變成了民俗文化館、文創店鋪。“南鑼鼓巷很美,我們要把它打造成每個地方拍照都有‘明信片的效果’。”南鑼鼓巷商會會長徐巖介紹,在商會的牽頭下,胡同里的山墻露了出來,老北京傳統的青白灰成為門臉兒主色調,胡同實現了一步一景。
對于這些改變,住在這里的居民感觸最深。雨兒胡同14號院居民冀紅還留在老院子里,“住在這里有感情了,現在住的很舒服。”主街道景觀提升了,大雜院的違建拆除了,她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門口搭建的棚子將三間平房和自建的衛生間、廚房連成一個小院落,冀紅和家人幾十年都生活在這里,“其他鄰居搬走了,大院就剩了3戶人家,空間也很寬敞。”在政府的整改下,以前居民搭建的儲物間、衛生間都被拆掉,僅能容納一個人側身通過的小路現在可以讓3個人并排行走。
“以前對院子最深的感受就是擁擠,現在環境好多了,方便多了。”讓冀紅舒心的還有胡同里居住環境的改變。她家所在的雨兒胡同,以及附近的福祥、蓑衣、帽兒等6條胡同,都推行了平房物業化管理。過境車輛有人管控,路邊花草有人拾掇,街巷衛生有人打掃,連屋檐底下凌亂的飛線都收拾整齊,嵌進統一的金屬槽里,既整潔又美觀。
這并不是南鑼鼓巷改造的最終目標,交道口街道工委副書記喬孟齋指著雨兒胡同15號院里現代化的院落布局說:“以后會把這樣的布局引入居民家。”在15號院里,石榴樹郁郁蔥蔥,青灰色步道和花池讓院子多了山水畫般的意境,院墻上覆蓋著太陽能光板,“居民的供電都能通過這些板子實現”。
南鑼鼓巷仍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但也更好地保留了老北京胡同的樣貌和文化傳統。徐巖說:“南鑼鼓巷模式已經被天津濱海新區等城市引入。”從人滿為患、烏煙瘴氣的旅游景點到利落規整、韻味十足的老胡同,南鑼鼓巷正在實現華麗轉身。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南鑼鼓巷 胡同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