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服務實體要做好加減法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職,也是金融業良性發展、防控風險的根本舉措。今年以來,金融“脫實向虛”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銀行業出現了“兩降兩升”的好勢頭:
“兩降”主要指上半年商業銀行同業業務7年來首次下降,同業資產余額和負債余額比年初均減少了1.8萬億元;理財業務規模增速下降至個位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5個百分點,尤其是同業理財較年初減少了2萬億元。這表明銀行經營行為趨于規范,重心回歸主業。
“兩升”主要是上半年新增各項貸款8.8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資產比例80.9%,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6.2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同時,新增個人住房貸款比重較去年降低了10.9個百分點。這表明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僅要做好“加法”,如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尤其是信貸投入;還要做好“減法”,如退出對“僵尸企業”、“三高”行業等金融支持。對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僵尸企業”,應堅決掐斷對其金融供給。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不應通過補貼和貸款等方式繼續為其“輸血”;而是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采取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此外,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資源從“三高”和落后產能等領域流出,注入實體企業污染治理、降低能耗等方面。
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力度,就要采取更多措施。比如,進一步改善間接融資結構,一方面要把握國家宏觀經濟及產業政策的脈搏,在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政策調整中準確定位,如加大對“一帶一路”、雄安新區建設等支持,另一方面要堅持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加大對金融薄弱環節的支持和投入,如在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以扶貧小額信貸為抓手做好金融精準扶貧。同時,應順應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的新趨勢,加大對消費金融領域的支持,重點支持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旅游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健康養老消費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實體 金融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