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教育評價應更加注重“過程”

2017年09月11日 10:2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只有全面形成并實施過程評價體系,才能讓我國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各類學校平等競爭,促進學校辦學關注每個個體的成長和進步,引導教師重視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學會從自我比較、自我教育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在與他人的簡單比較中失去自信。

李克強總理9月8日考察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看望這里的“工匠之師”。李克強說,你們不僅講解書本知識,同時傳授職業技能;不僅引導學生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同時培育學生修煉匠心、格物致知。有人把教師比作靈魂工程師,我希望你們同時成為“中國制造”卓越雕塑師。

timg

與前幾年教師節期間總理與鄉村教師見面一樣,今年教師節期間總理選擇到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總理對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作為“工匠之師”、“中國制造”卓越雕塑師的肯定與期許,體現了中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職業教育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水平的決心和信心。

在我國整體教育中,鄉村教育和職業教育都面臨著發展不足的矛盾。近年來,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教育薄弱環節,但一些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在評選“教學名師”、表彰優秀教師時,仍然偏重于名校、重點校的校長和教師,普通學校、薄弱學校以及職業教育領域獲評優秀教師的人數和比例都較少。這種導向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偏。

政府發展教育應該多做雪中送炭之功,而非錦上添花之事。日常撥款、項目撥款、評優評獎都偏向于名校、重點校,其結果是優勢資源不斷向名校、重點校集中,一些名師、優秀教師從普通學校、薄弱學校流向名校、重點校,普通學校、薄弱學校得到的認可度越來越低,辦學越來越艱難。近幾年,我國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中西部高校師資流失問題突出,很多優秀教師被城市學校、重點學校挖走,師資“兩極分化”矛盾不容小覷。

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以及評價教師的真實能力與貢獻出發,評優秀教師都不應該優先考慮名校、重點校,而應該重視薄弱教育領域和薄弱學校。重視薄弱教育領域和薄弱學校,一方面可以向社會傳遞“辦好每一所學校”的積極信號,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領域,推進均衡發展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另一方面,從“育人結果”看,名校、重點校辦學成績突出,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應當獲得獎勵,但是從“育人過程”看,薄弱學校的老師可能付出更多,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更大,更應當獲得肯定和激勵。

對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和學生成長的評價,都應當建立起新的評價體系,從以往的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近年來,一些省市已經明確不按升學率評價基礎教育學校,高校名師評選也不再青睞名校、重點校,不過在具體實施時,一些地方還是難以擺脫“名校思維”,名校、重點校與普通校、薄弱校之間的“馬太效應”仍然很明顯。只有全面形成并實施過程評價體系,才能讓我國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各類學校平等競爭,促進學校辦學關注每個個體的成長和進步,引導教師重視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學會從自我比較、自我教育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在與他人的簡單比較中失去自信。

如果總是進行結果評價,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將很難有勇氣與名校、重點校的學生進行比較,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師獲得“名師”的概率也極低。我國職業教育的“問題”主要在于,不少人將職業教育視為“差生”才接受的教育,教師、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都比較低,這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并成為偉大的工匠,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在一些發達國家,獲評基礎教育年度優秀教師的,多是那些幫助薄弱學區學習困難學生的教師,獲得政府資助較多的學校也是薄弱學校。大學排行榜不看重教學成果、教授頭銜與學術成果等結果性指標,而采用新生錄取率、新生留校率、教育資源利用率、校友捐贈率等過程性指標。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改革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減少結果性評價指標,更多采取過程性評價指標。除取消對職業教育的歧視性政策,政府還應當投入更多精力、人力、物力,切實辦好薄弱教育和薄弱學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校 教育 評價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亚洲ⅴ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 五月天天堂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