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民革重慶市九龍坡區委會中益鄉扶貧記
把貧困鄉引上致富路
——民革重慶市九龍坡區委會中益鄉扶貧記
曾 歡
8月6日,重慶市氣象局發布42度高溫預警,民革九龍坡區委會扶貧隊23名黨員奔向250公里外——民革中央對口扶貧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所轄的重點貧困鄉中益鄉,開展扶貧工作。
靠著金山沒飯吃
中益地處黃水的腹地。從海拔1535米黃水鎮,翻峻嶺、垂直高度陡降700米,就進入了森林覆蓋率高達85.3%的中益鄉。一路看來,這里給民革九龍坡區委會扶貧隊帶來了兩種強烈反差的印象:一方面,這里四面林海蔥郁、奇峰異石;山溝處一道清澈溪流,兩岸是一棟棟百年土家民居,或原汁原味的土家四合院、或單家獨戶的吊腳樓,錯落有致;掩映在樹蔭中,與農田、層巒疊嶂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另一方面,走進村子,生活垃圾遍地、到處破房爛屋、穿著破爛的孩子……
30公里外,總人口不到1.3萬的黃水鎮,2016年接待游客33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5億元,多數土家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如此近鄰,一邊是人滿為患的游客、一邊卻門可羅雀;一邊快步邁向致富大道、一邊卻蹣跚于貧困線下。
老百姓也很困惑。當地一位村民說:“我們這里有山有水,風景不比黃水差。因為在山溝頭,這個季節3點多太陽就照不進來了,氣溫最高才21度,比黃水還要涼快!可就是沒有人來。黃水旅游這么火,我們沒有沾到半點光……”
靠著金山為何沒飯吃?扶貧隊調研發現,一是交通不方便,雖然離黃水近,但都是險要山路;二是缺乏宣傳,到黃水的游客基本沒人知道附近還有這一片世外桃源;三是旅游基礎設施基本為零。
一邊服務一邊摸底
民革九龍坡區委會扶貧隊抵達中益鄉坪壩村后,23人兵分四路:
第一路由黨員中專業醫務人員、律師、政府公務員組成的“四民服務隊”,現場為村民提供看病就診、法律民生政策咨詢等服務。3小時的時間,村委會門口臨設的服務臺前長龍不斷,準備的100余份清涼解暑藥品、200余份宣傳資料發放一空。還為80多位村民建立了“后續服務檔案”。一位村民檢查出高血壓后,醫務人員將相關病歷登記在冊,并為他開據藥方,互留電話,相約每半月至少聯系一次,隨時提供服務;一位有工傷糾紛的村民獲得了律師的免費援助……
第二路由青年黨員組隊來到村“農村書屋”。此時正值暑假期間,黨員為到場的留守兒童們贈送了100件新書包和學習用品;陪孩子們交流、談心,與他們一起看書、學習,并計劃今后將分批贊助這些大山里的孩子,到重慶主城區參觀、學習。
第三路由民革企業家組成的市場調研團隊。深入街道、農貿市場、農戶家、小廠房……精準識別,尋找致富之路。
第四路由黨員中的公務員、市場策劃人士組成專家小組。與鄉各級領導就如何深挖當地資源制定和修改扶貧與發展規劃進行了探討座談。
扶貧要一扶到底
中益的未來在哪里?通過本次扶貧與調研,民革扶貧隊的結論是:旅游業,尤其是盡快融入“大黃水”旅游圈,是一條脫貧的捷徑。
據了解,隨著該鄉建峰村至黃水鎮萬勝壩村的連接路全線貫通,以及籌備中該鄉華溪村連接黃水風景區大風堡的環線路建設,交通瓶頸將得以解決。何新躍表示,接下來,民革重慶市九龍坡區委會將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中益鄉,幫助制定全新的發展戰略。
首先,收集中益的旅游資源。在森林保護的同時,對“愛情石”、千年銀杏古樹群、三百年的“壽星”核桃樹等景觀景點進行包裝,打造拳頭產品;吸引外來資金開發土家吊腳樓群民宿體驗、攝影,甚至休閑養老的可行性;著力將蜜蜂、黃連、辣椒、竹筍等特產打造成旅游商品和特色餐飲;尋求政府支持,在重慶和黃水兩地加大中益的旅游宣傳力度;以特色節日如“黃連、竹筍采摘節”等吸引游客眼球;爭取支持開通黃水至中益的旅游班車線路等。
“民革的扶貧工作,就是要一扶到底。隨著民革重慶市九龍坡區委會后續工作的陸續展開,把中益鄉引上致富之路,并不遙遠。”何新躍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扶貧 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