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非常戰役的非常之舉——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常委會同步聚焦脫貧攻堅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題:非常戰役的非常之舉——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常委會同步聚焦脫貧攻堅
新華社記者
29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上報告脫貧攻堅工作情況。30日全天,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和聯組審議了這份報告。
無獨有偶。28日至30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22次會議,議題也正是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建言獻策。
連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同時聚焦脫貧攻堅,其間深意幾許?打贏這場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戰重點和難點何在?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從會議現場發回報道。
彰顯制度優勢:同心合力向貧困發起最后總攻
“在貧困地區培育主導產業,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壯大集體經濟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對落實農村貧困人口的大病、慢性病、地方病醫療救助政策有何考慮?”
“在貧困地區特別是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教育、提高辦學質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30日下午,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正在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抓住要害提問,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直面問題作答。
彰顯制度優勢,扶貧勠力同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漢明說:“政府向人大報告工作是接受人大監督的一種方式,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根本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
徐漢明分析說:“這次聽取國務院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中焦點、熱點問題聽取的不定期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詢問也是加強監督、推動工作的實際舉措。”
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22次會議上,常委和委員們則通過大會發言、專題分組討論等形式,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協商議政。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研究室主任舒啟明說:“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部署,要打贏這場戰役,必須形成合力,從不同角度推進落實。”
去年全國政協就圍繞扶貧工作召開了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連續兩年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聚焦脫貧攻堅,體現了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緊扣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行職能的擔當與作為。”舒啟明說。
“不謀而合”關注脫貧攻堅,看似巧合,實則必然。以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為起點,我國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擺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
29日召開的另一場重要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經驗交流會,同樣引人注目。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持續不懈打好脫貧攻堅戰,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走上致富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脫貧攻堅路上,沒有旁觀者,只有同行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脫貧攻堅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人心,四梁八柱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劉永富在作報告時說。
2013年至2016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年均減少1391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實際增長10.7%。
這些沉甸甸的數字,創下我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也使中國的減貧事業繼續在全球保持領先。這一切的背后正是頂層決策的智慧勇氣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倒計時千余天:精準脫貧仍須披荊斬棘凝神聚力
時鐘滴答作響,脫貧攻堅決戰進入最后讀秒時間——
距離黨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只有千余天,平均每月脫貧要達到近100萬人,平均每分鐘脫貧約20人。
然而,至今仍有4335萬貧困人口徘徊在絕對貧困線下,他們的脫貧難度大、成本高、見效慢,成為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挑戰嚴峻,這是大家的共識。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陸浩說:“對集中連片的深度貧困地區,要采取特殊政策,拿出超常規的舉措。不少深度貧困地區是‘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這就要求因地制宜,看村、看戶、看人確定脫貧方案,不能簡單化、一刀切。”
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表示,幫助蓋房子送衣服,貧困群眾不愁穿住了,但是沒有新的持續的收入,脫貧就不穩定,所以如何發展扶貧產業還要采取進一步的政策措施,同時還要從文化、教育、就業等方面發力,推動完成長期扶貧任務。
全國人大農委和民委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民族八省區貧困人口為1411萬,占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32.55%,貧困發生率9.34%,高于全國4.84個百分點,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
從全國看,貧困人口規模在300萬人以上的省份還有6個,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縣和貧困村分別有100多個和近3萬個,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比例從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問題越發突出。
“從目前情況看,減少貧困人口已明顯見效,這為貧困摘帽打下了重要基礎,但在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上,工作卻明顯滯后。”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說:“忽視對區域性整體貧困中突出問題的解決,不僅脫貧難度大、代價高,而且成效也難以鞏固。”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徐紹史指出,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效益和可持續性有待提高。財政資金被視為“唐僧肉”、變相“大水漫灌”、用于收益性資產投入偏少等問題依然存在。地方資金投放重硬件、重當下,輕軟件、輕長遠,這樣的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劉永富剖析了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傾向性問題:
有的政策措施表面看幫扶到戶到人,實質上不顧貧困戶真實需求,是縮小版的“大水漫灌”;有的幫扶措施盲目跟風,貧困戶受益不大;有的地方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措施跟不上,搬遷戶存在無業可就、回遷生產等問題;有的地方算賬脫貧、突擊脫貧,脫貧基礎脆弱,存在返貧風險。
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劉永富對此也有深刻認識:有的不從實際出發盲目發展產業,有的集中資源“壘大戶”“堆盆景”,有的層層加碼患了“急躁癥”,有的制作展板表冊只為應付檢查,有的駐村干部存在“掛名”“走讀”現象。
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同期聚焦脫貧攻堅“不謀而合”的是,29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8次會議強調,要針對發現問題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強化領導責任制,創新精準識別幫扶機制,健全扶貧考核評價體系,推動脫貧攻堅責任制扎實落地、切實發揮作用。
此前,中央出臺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開展2016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工作成效正式考核。
據劉永富介紹,對綜合評價較差且發現突出問題的4省,約談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綜合評價一般或發現某方面問題突出的4省,約談分管負責同志,考核結果送中央組織部。
著眼長遠未來:攜手并進向著共同富裕邁進
脫貧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展望未來,如何以更大的決心、更精確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克服重重挑戰,取得最終的勝利?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風險、高度關注非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問題……連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審議意見和全國政協常委的建議發言越來越精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不僅僅要達成到2020年的近期目標,從現在就要開始謀劃長遠脫貧。”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龍莊偉認為,現在農村和城市的低保戶、孤寡老人、病殘人員也應作為貧困戶進行單獨統計,因為他們一旦失去保障會重新返貧,要對這部分人群的穩定脫貧進行謀劃。
來自貧困地區四川省涼山州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根據入戶調研建議,教育扶智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只有通過教育提高貧困人口素質,改變下一代的觀念,才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功能的轉變。
全國政協常委朱維群建議,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系統,加強動態監測,及時將因病、因災、因學等返貧的家庭納入管理系統,還應綜合考量貧困戶的收入、實際支出、脫貧的穩定性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可持續性,完善貧困人口退出機制。
今年3月底到6月初,全國政協6位副主席親自帶隊,100多位委員和50多位專家組成44個調研小組,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這一主題,壓茬開展兩輪監督性調研,把脈、診斷、開方環環相扣,調研、協商、監督相互貫通。
這次專題調研共梳理了5大方面、14類問題,這些問題是當前扶貧工作中的難點、痛點、薄弱點,同時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焦點、著力點。
兌現歷史性承諾,唯有以創造歷史的智慧、團結各方力量爭取更大勝利的決心才能實現。
“雖然目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已經形成,無論從力量投入還是脫貧時效看,社會扶貧的力度都明顯加大,但還需要在參與程度、扶貧方式、資源統籌、信息對接等方面,進一步發揮社會扶貧的潛力和優勢。”全國政協常委朱之鑫說。
他建議,健全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充分利用政務信息平臺和社會公益平臺,搭建扶貧信息精準高效對接平臺,同時研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激勵政策,構建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的“雙贏”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黃康生建議:“對于深度貧困地區可考慮出臺特惠性的政策措施,同時設立地區脫貧攻堅投資基金,重點用于貧困區域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對列入規劃的道路、飲水等建設資金,由中央財政全額補助。”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深化的關鍵之年。
劉永富表示,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村和因病致貧貧困戶的支持力度,堅決攻下“堅中之堅”;堅持求真務實,力戒形式主義,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和檢查評估,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堅持從嚴考核,倒逼真抓實干,嚴防弄虛作假,確保堅決打贏反貧困斗爭的偉大決戰。(記者董峻、楊維漢、侯雪靜、胡璐、崔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脫貧 扶貧 貧困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