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最安全的是拿起畫筆,它和時代有點距離” 藝術家趙半狄的“歸來”
趙半狄電影《讓熊貓飛》在豆瓣上得分只有2.4。(受訪者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這個時代,辨別藝術的含量其實非常困難,太難了,不僅僅是公眾難,藝術創作者都難。
布置個展時,趙半狄看到了自己1987年的畫作《涂口紅的女孩》。畫中氣氛靜謐,藍衣女孩舉著小鏡子涂口紅,里屋床上似乎躺著一個男人,正專心看報。2015年中國嘉德秋拍,《涂口紅的女孩》以1380萬元成交,這幅油畫他已30年未見過。
大約30年的創作歷程中,趙半狄轉了個大彎。他先因“現實主義”油畫著稱,1991年底結識荷蘭學者、策展人和收藏家戴漢志(Hans van Dijk)后,對西方藝術現狀了解加深,不久即赴德國參展。
在戴漢志等人的“慫恿”下,趙半狄自1996年起創作以熊貓為主題的作品。
2008年6月中旬,趙半狄公開抵制了即將上映的電影《功夫熊貓》,聲言“不容許好萊塢在劫后余生的中國撈金”。他認為,"5·12"汶川地震后不久,上映美國娛樂電影并不妥當。最終,這部電影在成都推遲上映一天。
2013年,趙半狄導演了電影《讓熊貓飛》。這是藝術慈善項目 “用創造力換一座孤老院”的副產品。孤老院順利建成,電影在豆瓣僅得到2.4分。他因項目“累得一塌糊涂”,熊貓時代就此結束,其后幾年,趙半狄陷入人生最迷茫的時光。
趙半狄后來重歸油畫。2016年,他舉辦了池邊聚會“水下肖邦”,百余名賓客參加。一架鋼琴置入池中,黑衣少女連續彈奏兩小時肖邦名曲,腿始終浸在水里。趙半狄在池中用油彩和畫布記下當時的靈感。
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提議下,趙半狄在尤倫斯舉行了名為“趙半狄的中國Party”的回顧展,從2017年8月5日持續到10月22日。展品包括時裝秀、電影、油畫等重要作品。
那次“水下肖邦”的聚會視頻在展覽現場循環播放,文字說明寫道:“風度翩翩的賓客沉醉在音樂和美酒間,一切很美妙,卻令人不安。”
展廳門口陳設的小型裝置作品《一個童話》創作于1994年,那時趙半狄放棄繪畫不久。作品標題與外觀反差強烈,趙半狄認為,自己在其中平衡了優雅與殘忍。“這個作品表達的并不是美,是對美的詢問。”趙半狄說,它還詢問了價值和方向感。
趙半狄裝置作品《一個童話》。(受訪者供圖/圖)
不知道干什么但知道躲什么
記者:你說最近三年“人生最迷茫,沒有方向感”,具體怎樣表現?
趙半狄:我覺得我是很有態度的一個人,雖然迷茫,不知道干什么,但知道躲什么。藝術界有主流意識,比如現在多媒體盛行,各種說法:AR、VR、浸入式的藝術……大家覺得好像先進的藝術,我一定得躲。其實我都做過,1998年悉尼雙年展邀請我在悉尼港做巨大的戶外霓紅燈裝置,我做了,想和悉尼歌劇院遙相呼應。我覺得要做一個詩一般的口號,“我的心在顫抖”。做完之后,我接到兩個大展的邀請,放棄了。我覺得那不屬于我。如果做的話,我可能還是一個重量級的霓虹燈藝術家。
這個時代,辨別藝術的含量其實非常困難,太難了,不僅僅是公眾難,藝術創作者都難。我想到佩斯北京的展,浸入式的花朵,藝術家們都很努力,大家排隊觀展。對公眾來說,什么是美,都很簡單,自拍出來艷麗、光鮮、五彩繽紛的,可能那就是美。
G20在杭州的晚會,西湖做的聲光電,多媒體和現實穿梭,我看到芭蕾時直接就走了。這是對西湖的浸入式演出,美麗的西湖,美麗的芭蕾,無法分辨。
我相信創作者本身真的要創作美,但非常艱難。所以我會躲,不會輕易干這件事。最安全的是拿起畫筆,畫筆和時代有點距離,它落后。我寧可創作看起來有點落后的作品,我絕對反對未來主義。
記者:你起初畫油畫,后來轉向和熊貓有關的行為藝術,現在重新開始畫油畫,這是不是一個國際化繼而尋找本土的過程?
趙半狄:我沒有尋找本土,我尋找我自己。有些人認為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我關注現實,但我永遠不是現實主義者。我想建立自己的空間,那是對現實另一種角度的看法。我放下熊貓,畫了一兩張畫,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浪漫主義者,畫面是我腦子里已經有的。我在美院上學的時候,那三年的作品真的在寫生。畫里1980年代的好萊塢的掛歷,我都不動,不是我布置的。
記者:你時常會動情地回憶學者戴漢志,如果他還在世,對當下的中國藝術界會有什么感覺?
趙半狄:憑我對他的理解,應該不會舒服,應該不高興。戴漢志先生是我關于前衛藝術的啟蒙老師,和一個慫恿者,敲邊鼓。你干什么事,他說“我幫你”;他從來沒說“接著畫”,一句話沒有,都是樂著說:“好呀,你嘗試。”
我鼓勵“炒作”自己
記者:你為什么認為,“所謂炒作,是穿越封鎖線所需要碰出的火花”?
趙半狄:這句話不適用于《功夫熊貓》。我去災區,出于人格完善的考慮。發生這么大的事,在北京坐不住。我回來后,覺得自己發怒了,要說出來。我以為會挺簡單:他們做錯了,我點出來,他們就心虛了。
記者:你對“炒作”的判斷,適用于哪些事例?
趙半狄:每個人都有宣傳自己的成分。我鼓勵“炒作”自己,在法律的框架內,有問題嗎?有些時候不是炒作,就像我的熊貓時裝秀,你的世界在膨脹,別人受不了了。
我在放棄熊貓的一剎那,覺得整個溝通有很大的問題。之前我不覺得,我很膨脹,覺得應該一往直前。
記者:為什么放棄熊貓項目?
趙半狄:我覺得我的構思,電影推廣,鼓動機制,媒體監督,各方面已經設置得夠完美了,編織這個劇本已經很牛了,但累得一塌糊涂。
記者:電影《讓熊貓飛》豆瓣評分只有2.4,和疲憊有關系嗎?
趙半狄:電影是我一個項目的副產品,不符合電影工業的要求,也沒有必要符合。我沒有電影夢。在屏幕上勾畫,起承轉合,我覺得沒趣,不精彩。我是一個行為藝術家,相信一次性、偶發。你的心理自己揣摩最好,揣摩觀眾的心理干嗎?
有人說:“你能不能做得深刻一點?”我完全拒絕這種說法,我不一定要承擔那些風險。我碎片式的、可愛的創意,能在現實中改變一點點東西,我基本是用最后的能量“裹脅”很多資源(此處指藝術慈善項目“用創造力換一座孤老院”)。全國兩萬多青少年給我創造作品,多少老師進來了,因為我是熊貓藝術家。
我喜歡這個陣勢,誰的表演精彩,我們就隨時把他塑造成主角。270小時的素材,盡量按照電影工業組合。閑的時候,我在愛奇藝這些網站看我的電影,點擊率也不是很低,加起來能有1000萬,留言幾千條。我自己經常笑得不得了,評價認為我最low的點,全是我最嗨的點。
關鍵詞:趙半 半狄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