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職校拴住生源豈能靠“預錄費”
“預交學費的就發放錄取通知書,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就不能來就讀。”據媒體報道,近日湖南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要求高考統招生繳納2000元“預錄費”,規定時間內不繳費的學生將拿不到錄取通知書、不被錄取。
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考生憑通知書到校繳費入學,這是正常的招生流程,豈有不預交學費就拿不到錄取通知書的道理?面對所謂的“預錄費”,許多考生和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遭遇了騙局。然而,湖南工商職院招生辦證實,確有催交學生繳納2000元“預錄費”一事。按照相關老師的說法,規定時間內不交費的學生不僅不會被錄取,還可能影響退檔和第二次征集志愿。
近年來高校擅自收取“預錄費”已不是新鮮事。此前就有長沙醫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等被曝要求考生繳納“預錄費”。對此,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曾專門下發通知,嚴禁高校將錄取行為與收費掛鉤,嚴禁將提前繳納學費等任何費用作為是否錄取考生或考生確認錄取的依據。然而,一些高校卻依然頂風違紀,個中原因值得深思。
應該看到,“預錄費”源于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招生難的尷尬。從每年招錄情況看,經常出現部分被錄取的學生開學時不來學校報到,造成了招生指標的浪費。為此,有學校就想出了“預錄費”的辦法,先讓考生繳納一定費用,通過經濟手段拴住考生,從而減少和避免被錄取卻不報到現象。收取“預錄費”固然有無奈的成分,但在客觀上已經干涉到考生自主選擇的自由,這是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的。
事實上,“預錄費”并非高職院校招生的“法寶”,反而會事與愿違。職校收“預錄費”,說明缺乏自信,會讓學生對其辦學實力產生懷疑,反倒造成一些原來的投檔生源流失,也會把正處猶豫不定階段的學生推出校門。一所學校聲譽壞了,就會陷入招生難的惡性循環,還會讓辦學方向跑偏,甚至可能讓網絡詐騙借助“預錄費”還魂,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想提高報到率,讓被錄取的考生欣然而至,唯有扎扎實實練好內功,轉變觀念、端正辦學思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打造特色專業,不斷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真正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諸如“預錄費”這樣的旁門左道,無異于飲鴆止渴,不要也罷。
消除“預錄費”等招生違規現象,除了學校自身轉變觀念、端正思路外,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嚴禁將錄取與收費掛鉤,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落實到行動中。要嚴肅查處違規招生,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切實維護招生秩序和考生權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預錄費 錄取 招生 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