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福建省建設千億產業鏈推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全省水產品總產量768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2734億元,居全國第三;
水產品人均占有量198千克,居全國第二;
水產品出口創匯59億美元,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
漁民人均純收入1.78萬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連續10年保持在97%以上。
這一組組數字有力地表現了我省在漁業產業方面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福建省大力發展“品牌漁業、生態漁業、智慧漁業”,建設水產千億產業鏈,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根據《福建水產千億產業鏈建設實施方案》,到2020年力爭實現水產品總產量穩定在770萬噸;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年均增長5%,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3330億元;大黃魚、石斑魚、鰻鱺、對蝦、牡蠣、鮑魚、紫菜、海帶、海參、河鲀等十大品種產量占水產養殖總產量65%以上,十條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產值分別超百億;漁民人均純收入超2.4萬元。
在千億產業鏈建設的過程中,將致力于推進品牌漁業建設、智慧漁業建設、生態漁業建設,推動水產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并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實施漁業品牌發展戰略,是推進現代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省海洋與漁業廳將加大力度,加快漁業品牌的培育、宣傳等工作。一是加強漁業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積極參與國家級漁業公共品牌評選,鼓勵支持各地開展“水產十大品牌”“十大漁業珍品”“十大海鮮系列名菜”“十大海產名品”“我最愛吃的十大海產品”等有特色的漁業品牌評選活動。鼓勵引導水產企業開展漁業品牌創建,擴大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商標、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規模。三是舉辦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暨亞太水產養殖展,集中展示我省主要優質品牌漁業產品,并開展品牌宣傳推介等多項活動,進一步推進水產品有效對接市場。引導品牌水產企業走出去,參加美國波士頓、比利時布魯塞爾、青島漁博會等專業展會。四是加大漁業品牌宣傳力度,在電視、網站、動車、電梯、微信平臺以及高速公路的主要路段、城市商業區開展宣傳,提高漁業品牌的社會知名度。
在推進智慧漁業建設方面,我省加快推動漁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設施,促進漁業從粗放型、資源消耗型、數量型向精準型、資源節約型、質量型方向轉變。培育一批漁業智能化應用主體,實現養殖生產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批規模大、起點高、效益好、可追溯的現代漁業產業化、智能化養殖與加工基地。引導水產養殖企業應用和推廣水產集約化智能養殖系統,實現水質環境參數在線采集、智能組網、無線傳輸、遠程控制增氧設備以及水產品質量追溯、疫病防控的智能化管理。
發展生態漁業是“百姓富、生態美”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下一步,省海洋與漁業廳將修訂頒布《2018—2030年市、縣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大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高效、質量可控的生態養殖模式。持續推進傳統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發展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大力推廣應用環保型全塑膠養殖網箱和灣外深水網箱養殖,擴大海帶、紫菜、牡蠣等筏式養殖和內陸大水面生態養殖規模,推廣貝類底播養殖,吸收消化水中富營養化物質,改善水體環境,構建水域的生態平衡。
水產加工業是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關鍵,對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省水產加工業的規模和水平居全國前列,但也存在產業大而不強、技術亟待提升、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據了解,下一階段,我省將圍繞深化二產思路,重點發展精深加工,至2020年,力爭實現水產品加工率60%以上。培育龍頭企業,通過項目、資金、科技、金融、用海用地等方面政策的扶持,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創建產業園,培育閩南、閩中、閩東三大水產加工產業集聚區和東山、福清、蕉城、連江、馬尾、石獅、晉江、福鼎、長樂、詔安等10個年產值20億元以上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我省山海資源豐富,漁業生產歷史悠久,具有發展休閑漁業的優越條件。截至目前,我省共創建“水鄉漁村”150個,涵蓋了生產體驗、休閑垂釣、旅游度假、觀賞娛樂、文化探索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其中18家被評定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接下來,我省將不斷創新休閑漁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漁民”的產業模式,挖掘海島漁村自然與文化旅游資源,發展海上旅游觀光、漁家樂、漁家休閑民宿等休閑漁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將休閑漁業做大做強。培育“福州金魚精品工程”、建設福州金魚產業園,大力培育金魚特色產業,引導金魚產業從單純養殖向集苗種繁育、養殖、飼料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轉變。建設龍海浯嶼、福清目嶼、東山澳角、晉江深滬、平潭大福灣等“十大海釣基地”。 (省海洋與漁業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漁業 養殖 產業 建設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