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精氣神兼具 無真跡的大師展也能火

2017年08月24日 20:44 | 作者:于園媛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精氣神兼具 無真跡的大師展也能火

原作復制、高科技呈現、精心布展的形式,似乎“只有大師之名、沒有大師之實”,觀眾為何會愿意為“無一件真跡”的展覽買賬?

8月20日,正在鳥巢文化中心展覽的“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展廳里,人們在靜靜觀賞。被譽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大師有著不言自明的號召力,吸引來不少觀眾,有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結伴而來的情侶,也有帶著孩子的父母。

觀眾在現場參觀米開朗基羅雕塑復刻作品。

觀眾在現場參觀《大衛》雕塑復刻作品。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大三學生牛博賽剛走進鳥巢文化中心的展廳,覺得有點失望:“前面這部分怎么全是噴繪的復制品啊。”

過了一會兒,他給記者發來微信:“我剛才說錯了,看到后面感覺太好了。”展廳往里走,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創世紀》濕壁畫的臨摹作品、古紙復制素描,以及《圣殤》《酒神》等翻模雕塑,其中尤為醒目的《大衛》雕像為世界上僅存三件之一的1∶1原模復刻。這位學了三年雕塑專業的大學生說:“近距離觀察,能看清線條的作用、素描的節奏,看清雕塑上的起伏和深度,這是靠圖片或講解體會不到的。我覺得原作也好,復制品也好,其根本價值在于內容,不必太過糾結于形式。”

近幾年來,“西方大師展”紛至沓來,無論是公立美術機構如國家博物館推出的“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藏品展”“畢加索:沃拉爾系列版畫展”,還是商業機構如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展出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等等,都受到觀眾追捧,甚至出現一票難求、人數限流的火爆場面。與此同時,一種新型的展覽方式進入大眾視野——采用原作復制、高科技呈現、精心布展的形式推出的大師展,似乎“只有大師之名、沒有大師之實”,那么,觀眾為何會愿意為“無一件真跡”的展覽買賬?

真跡不是展覽標配

“我們強調的是‘最適合’的展覽。”鳥巢文化中心總經理韓勁草說。他介紹,“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是在意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支持下,由意大利國寶級濕壁畫大師安東尼奧·德維托和鳥巢文化中心共同策展的。展品共計105件,全都是博物館級復制品,也就是說展品雖非原作,但是得到了意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與版權方的授權以及意大利文化部的認定。

什么是“最適合”?韓勁草分析,首先要經典。隨著我國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觀眾的藝術需求也在逐漸提升,經典作品的知名度高、號召力強。其次,展覽能力適宜。大師真跡固然人人爭睹,但從海外頂級博物館和美術館借展極為費勁,不僅手續和流程復雜,而且面臨巨額押金、場館恒溫恒濕的高質量保障、安保級別極高等各種考驗。而復制品展覽是在專業與普及之間找到一條適合的中間道路。最后,鳥巢文化中心由北京鳥巢文化創意交流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屬于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市場成本、風險和收益也是考慮的必然要素。

韓勁草講述了展覽引進中的一個小插曲:在策展過程中,意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提出有部分手稿原作可以一起展出,但鳥巢考慮到為了這幾張真跡,在運輸成本、場館改建、安保等方面要多花費幾百萬元,成本壓力傳導到票價的結果是令其翻番,甚至翻兩番,高票價門檻會使學生等主體觀展人群卻步,因而決定割愛放棄。

“有別于一般美術館突出前衛性或學術價值的專業展,更不同于以‘大師’為噱頭來獲取經濟效益或達到所謂‘導流’目的的商業炒作,我們是以向公眾傳播藝術、提供大眾所能欣賞和理解的審美教育為目的,通過門票、衍生品等多種手段實現展覽收益略有盈余,保證展覽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韓勁草說。

對于真跡和復制品,韓勁草認為,如同我們欣賞和膜拜的王羲之書法作品都是歷代臨摹本,遠非真跡,此次米開朗基羅展雖然沒有米氏原作真跡,但展覽并不是一個文字游戲,后代藝術家對于原作進行臨摹式的、最逼近于真實情況的復刻式創作,其價值也是巨大的,而展覽特別邀請安東尼奧·德維托現場臨摹繪制米開朗基羅的濕壁畫作品,則是活生生的“藝術真品”。

沒有原作也能火

策展人周宜把她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稱為“第一次吃螃蟹”。從2015年4月起,這場多媒體展已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青島、廈門、武漢、鄭州、南寧八個城市巡展,吸引了一百多萬的觀眾。上海站作為巡展的首站,四個月的展期逾36萬參觀人次,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參觀,不僅成為當年的現象級展覽,更是開創了商業展覽的新模式。

立體生動的大屏幕加上環繞式的歌劇音樂,如同影院加音樂廳的全沉浸式體驗效果,許多觀眾甚至在看完梵高的經典作品和生平介紹之后感動流淚。“大家以前看的絕大多數都是在藝術館、博物館舉辦的公益展覽,觀眾基本上是小眾的專業人士或藝術愛好者。‘不朽的梵高’顛覆了傳統的展覽方式,使用立體聲多屏幕投影技術展現梵高的作品和人生,是一次多重感官的、身臨其境的藝術體驗。不過,多媒體展的難點在于內容創意、不斷升級的技術手段以及展陳方式。”周宜說。

“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可以說是開創了國內商業策展的先河,不但是展覽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更是運作模式的創新——將藝術與商業跨界整合,專業化的市場運作,整合社會和企業資源,搭建以藝術展覽與商業地產聯姻的平臺,打通文化產業鏈。展覽現場,梵高原作復制的實體“梵高咖啡館”、全場提供免費WiFi信號、微信掃一掃實時語音導覽、全場允許拍照、鼓勵刷屏……全新的互動體驗令年輕人成為觀展主體,玩得不亦樂乎。同時,主辦方自主開發了近1000種衍生產品,包括印刷出版物、數碼產品、生活日用品、家具用品等,還有與名家以及贊助商品牌合作的設計款產品。據統計,每一位來參展的觀眾,平均會花30元買一件衍生品帶回去。

策展人周宜透露,“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接近二分之一的收入來自票房,另一半分別是衍生品和贊助,以上海一站為例,展覽成本超過2000萬元,總票房逾2300萬元,衍生品的收入1000萬元,贊助1500萬元,在市場化運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藝術展覽多元化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丁方說,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諸如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等文藝復興巨匠,他們不僅展現了至今仍最經典的油畫技術,而且都是集繪畫、雕塑、建筑、音樂等為一身的跨界人才,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極高,對我國的藝術教育和藝術發展也提供了可借鑒的歷史文化資源。因而,此類“西方大師展”進中國,是很有意義的。

不過,質疑還是存在的。盡管“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普通票價定為80元,韓勁草稱為“只夠買兩個冰淇淋球”的價錢,還是有人認為花錢看復制品不值。“不朽的梵高”展覽也被有些觀眾吐槽為“花錢看PPT”。丁方指出,此類復制品展覽在宣傳上只提出了“博物館級”的概念,流于空洞。“復制品也有規格和國際慣例。在展陳時,主辦方最好是能夠把原理講清楚,把復制品的價值講清楚,提供知識性,給觀眾掃盲,也是對觀眾負責。”

目前國內的大師展非常多,形式多樣。但在引進西方大師展時,也經常出現爭議。比如某展覽打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號,但其實只有一件莫奈作品,還僅是巴黎一個普通美術館藏的作品;去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的德國知名藝術家基弗的展覽,由于策展問題,藝術家本人不同意,鬧出了開展前藝術家卻發表聲明要求撤展的尷尬;還有一些復制品展覽,在宣傳時故意魚目混珠,給公眾造成誤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英在剛剛看到米開朗基羅展覽宣傳時說自己“嚇了一跳”,自己剛剛在佛羅倫薩看到真的《大衛》,它怎么來鳥巢了?不過他對此類展覽還是表示認可,因為“極少有人能親臨現場直面大師們的真跡,復制品無疑是較好地讓更多人領略大師名作的途徑”。


編輯:楊嵐

關鍵詞:無真跡的大師展 無真跡大師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a∨ | 亚洲欧洲日韩一区二区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