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泉州海絲古港孕育文化奇觀
以“文化引領、經貿合作、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為工作主線,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兩種思路,泉州的海絲“朋友圈”越來越廣。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貿、文化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交流互動,成為GDP領跑福建18年的有力支撐。
這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海域面積超過陸地面積,541公里海岸線,超過1/5適合建港。宋元時期,先民就把刺桐港打造成“東方第一大港”“天下之貨艙”。
致敬往昔輝煌,鋪就未來宏圖。“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泉州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開放筑就“大觀園”
承襲海洋文化的博大與包容,泉州以開放的胸襟,將本土文化與舶來文化融合、打磨,成就一道道文化奇觀。
涂門街故事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短短一條街,有通淮關岳廟、清凈寺緊鄰,斜對面是印度教遺址,再往西行是府文廟……不同宗教文化在此共生共榮,舉世罕見。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特意為此到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需要學習的,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
明代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的交往頻繁。鄭和的船隊曾到這里進香,出使中國的錫蘭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則因國內政變滯留于此,以“世”為姓,娶了泉州的阿拉伯貴族后裔蒲氏為妻。世家傳至后代,由于無男丁,招當地許姓男青年入贅,生下兒子之后,取“許世”復姓,一直延續至今。
許世吟娥,就是古錫蘭國王子的后代,那座位于通淮關岳廟與清凈寺之間的古厝,正是錫蘭僑民故居。2002年,斯里蘭卡政府官員和考古學家數次到泉州,最終確認了她的身份。
許世吟娥已成為中斯兩國民間交流的使者。2002年,她受斯里蘭卡政府之邀,首次前往尋根;2015年,她第二次訪問斯里蘭卡,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熱情款待;今年3月,她受邀參加中斯建交60周年紀念活動及一系列民間交往活動。
經貿拓展“朋友圈”
因海絲而興,因海絲而盛。擴大對外開放,泉州既拓展了海絲“朋友圈”,又強化了產業、港口、城市的聯動。
福建峰億輕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潘勝泉從未想到,企業能在柬埔寨擁有數十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產值達到3500萬美元,帶動國內原輔材料年出口2500萬美元以上。2012年,潘勝泉嘗試出國投資,憑借在國內的良好基礎,企業“走出去”一帆風順。
“許多人都來找我取經,其實我只是向咱們的老祖宗學習,追尋他們曾經走過的海上絲路,漂洋過海與海絲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罷了。”潘勝泉說。
作為海絲古港的“活化石”,泉州的“千年古港復興計劃”已然成型。活化海絲基因,保護文化遺產,堅持古城提質,讓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堅持新城集聚,推動環灣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城市功能協調銜接,加快建設海絲新城等內容,都成為題中之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2日 14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海絲 泉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