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一再放棄錄取機會,怎一個任性了得
昨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了一則通告,詳細還原了一位考生上了一本線,但沒被錄取的緣由: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并放棄了一志愿補報及普通類后續志愿填報。(8月20日錢江晚報)
這位文化課成績為577分的張同學,申請報考了廈門大學的高水平運動員。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對他的材料進行了審核,發現張同學不符合國家相關招生條件,也不符合廈門大學招生簡章要求。省招生錄取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認為:根據教育部文件規定,張同學不能參加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錄取。
6月29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將初審結果反饋給了張同學家長,要求提供符合條件的材料。按說,在明知不能補充提供的情況下,張同學及其家長應正視現實,抓住補報一段志愿機會另作打算。遺憾的是,他們卻眼睜睜地看著其它錄取機會一再溜走。如此“非你不報”的固執,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一個已達到一本線的考生,最終未能投檔錄取,確實有點可惜。而這,也給其他考生及家長提了個醒,在報考時應對照公開的規定條件理性選報,切不可由著自己性子亂來。畢竟,定下的規矩不可能因你而改變,填報志愿并非一廂情愿的事。退一步講,即使可以來年再戰,能有多大勝算也是個問號。
人生的道路雖漫長,但關鍵的往往只有幾步。毫無疑問,對經歷十年寒窗苦的學生而言,高考就是他們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如此語境下,想考個心儀的院校,想報個喜歡的專業,都無可厚非。問題在于,當理想和現實出現差距時,一定要學會調整心理預期。否則,高不成低不就地耗下去,未必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理,填報志愿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在此過程中,考生對自身條件必須有個正確的定位,根據國家相關的規定,按照高校招生簡章的要求,進行綜合權衡取舍。理性不任性,期望不奢望,盡量找到理性與現實的最大公約數,從而給自己挑選一所性價比較高的大學。
當然,張同學及其家長沒有接受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建議,主動放棄一志愿補報及普通類后續志愿填報,相信他們不是一時沖動的決定,更不會心甘情愿地認輸。無論他們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希望張同學能盡快擺脫“落榜”陰影,在來年的高考中用自己的實力去開啟夢想的大門。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錄取 放棄 志愿 同學 一再